近年來,河北邯鄲市實施的一系列精準防貧措施取得了突出成效。2019年,邯鄲市做到了全市全年沒有一戶脫貧戶返貧,也沒有一戶非貧戶致貧。“邯鄲精準防貧機制有效構筑起了貧困再生的‘截流閘’,獲得了控制貧困增量的預期效果。”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說。
“農村很多家庭原本不是貧困戶,但收入不高,一場重病就可能使家庭陷入貧困,屬于邊緣貧困戶。”邯鄲市扶貧辦主任楊連海表示,針對貧困邊緣戶和不穩定脫貧戶,從2017年開始,該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精準防貧機制,杜絕這兩類群體因病、因學、因災、因創業失敗等各種原因導致的貧困或者返貧。近年來,河北邯鄲市實施的一系列精準防貧措施取得了突出成效。2019年,邯鄲市做到了全市全年沒有一戶脫貧戶返貧,也沒有一戶非貧戶致貧。“邯鄲精準防貧機制有效構筑起了貧困再生的‘截流閘’,獲得了控制貧困增量的預期效果。”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說。
資金從哪來?
設立防貧救助基金
要使防貧救助措施得到有效落實,準備充足救助資金是重要保障。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邯鄲市以縣(市、區)為單位,設立精準防貧救助基金,基金由縣級政府負責籌集,來源為各級財政社會救助資金、縣級預算內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基金實行動態管理,年度內出現缺口的縣級政府負責補足,盈余的部分結轉下年。“這樣的制度安排保證了資金來源,確保了防貧救助政策能夠長期穩定執行。”邯鄲市扶貧辦政策法規處處長張向前說。
在防貧救助基金使用上,邯鄲市創新性地采取了“防貧保險”辦法。即由縣級地方政府與保險公司達成協議,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以轄區內農村人口10%的比例框定防貧人數,按年人均50元的標準購買防貧保險。通過農戶自下而上申請,或者相關政府部門自上而下對防貧大數據篩查預警,當有符合條件的農戶需要防貧救助時,由保險公司核查后向救助對象發放救助金。魏縣是邯鄲最早試點“防貧保險”的縣之一,縣扶貧辦主任陳瑞學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將保險公司納入政府防貧工作,一方面借助保險公司的專業人才,在救助對象標準核查、損失認定計算上確保了專業精準;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由政府部門認定救助時,可能出現的不作為等問題,確保公平公正。”
張向前表示,防貧保險名義上投保10%,實際上全市580多萬農村人口都是保障對象。2017年以來,邯鄲市共核查防貧預警對象33704戶,核實救助2992戶,發放救助金3270.6萬元。
救助什么人?
“四類情形”可以申請
要使防貧救助措施得到有效落實,精準識別防貧救助對象是核心內容。邯鄲市制定了《邯鄲市精準防貧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對救助對象認定、標準、方式等內容作出明確規范。該試行辦法規定,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同時符合“四類情形”的,均可申請防貧救助。
在醫療救助方面,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因病住院分別以自付費用0.5萬元和2萬元為防貧救助起付線,達到此線的實行階梯式救助,戶年救助金額最高20萬元;在教育救助方面,防貧救助對象子女注冊正式學籍、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外全日制學歷教育(包括頂崗實習,不含高費擇校)期間,以年支付學費、住宿費、教科書費合計0.8萬元為防貧救助起付線,超過此線部分實行階梯式救助;在意外事故救助方面,防貧救助對象因意外事故在商業保險賠付和社會救助后以損失1萬元為防貧救助起付線,達到此線的實行階梯式救助,一次性救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萬元;在產業風險救助方面,家庭自主經營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以外的特色種養業項目,因自然災害造成生產經營設施和產品損失的,或因市場價格原因扣除物化成本后造成經營損失的,以一次性損失0.5萬元為防貧救助起付線,達到此線的實行階梯式救助,戶年救助金額最多3萬元。
以廣平縣南關村村民管晨旭為例,去年9月他考上河北傳媒學院,繳納學費、住宿費、教材費等24400元,申請助學貸款8000元,自費16400元。管晨旭家里6口人,家庭成員年人均收入4598元。縣扶貧部門和保險公司核查認定,管晨旭符合教育救助對象標準,并向其發放防貧救助金11440元。
如何不遺漏?
嚴格落實結對幫扶
要使防貧救助措施得到有效落實,落實點對點、人對人的責任機制是重要環節。張向前告訴記者,邯鄲在落實責任機制上狠下功夫,除了充分發揮大數據精準識別功能外,還對有可能出現返貧、致貧問題的重點人群建立了幫扶人聯系制度。
早在2013年2月,邯鄲市就在全市黨員干部中啟動了“一幫一”結對幫扶活動,活動開展7年來,全市共有2.9萬多名機關干部參加,先后與7萬多戶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防止返貧問題發生。同時,對每個接受過防貧救助的家庭,該市規定必須有一名鄉村干部作為該戶的幫扶聯系人,每季度至少入戶走訪1次,了解防貧救助對象家庭保障脫困情況,發現問題隨時幫助解決。
截至目前,各級干部已走訪貧困群眾超過百萬人次,幫助解決困難11萬次以上,其中對1700多人實施了就業援助,使防貧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切實做到有貧就扶、不落一人。
邯鄲魏縣前大磨鄉趙棗林村29歲的青年婦女孫薇薇,是一個已脫貧的建檔立卡戶。但家里條件不好,收入只靠丈夫打工掙錢,屬于“不穩定脫貧戶”。去年,縣審計局幫扶干部李文獻在對口走訪中得知情況后,立即與村扶貧微工廠聯系,介紹孫薇薇到工廠縫紉加工書包,這樣既可以得到固定收入,也方便照顧家人。“在這里打工,每天收入七八十元,收入上去了,日子也好過了,現在心里踏實多了。”孫薇薇高興地說。
(本報記者 宋美倩 陳發明 通訊員 王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