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孫麗超 記者白增安)今年,邯鄲市結合實際,打造有內涵、有韻味、有產業、有活力的美麗鄉村,努力實現鄉村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目前全市完成1473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獲評省級美麗鄉村145個、全國十大最美鄉村2個,整體工作位于全省前列。
科學規劃,建設富有內涵的美麗鄉村。堅持“改造提升為主,拆舊建新為輔”的美麗鄉村建設總基調,在全市5366個村莊啟動“3+X”工程,以凈為底、以綠為色、以富為本,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市級編制了“一導則三圖集”,即《邯鄲市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設計技術導則》和環境要素設計圖集、建筑改造設計圖集、基礎設施建設圖集,各村也都制定了控制性規劃和詳細性規劃,確立了邯鄲美麗鄉村建設遵從自然、傳承文化、做強產業、突出生態的豐富內涵。
彰顯特色,建設韻味十足的美麗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推進中,堅持不搞千村一面,不搞貪大求洋,不簡單照搬城市模式“三不”原則。根據東部平原、中部丘陵、西部山區不同地理特點,結合城郊、工業園區、純農業縣等不同類型,尊重村莊的自然肌理和人文環境,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突出特色。拓展延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輻射范圍,實現片區共享性、整體性、統一性。傳統與現代融合并行打造,在保護村內古民居、古樹原貌的同時,植入現代元素,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咖啡館、電子網點、網吧等。開展“兩改一清一拆”和“空心村”治理,治理后的閑置宅基有些建成菜園、游園、果園,形成景觀節點;有保存價值的老房屋打造成民俗館、紀念館,成為鄉愁記憶、傳承文化的符號;有些租賃裝修后成為民宿、農家樂、工作室、創業基地,有些則建成了村級互助養老院、弱勢群體管護站等公益設施。
培育業態,建設產業鮮明的美麗鄉村。按照“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思路,培育“三產融合”新業態,推進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發展鄉村旅游業,規劃布局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健全農家樂、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風味小吃店、農事體驗、民宿等服務設施,開展水果蔬菜采摘活動,形成吃、住、游、玩、看一條龍,吸引游客。對精品旅游村、歷史文化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傳統村落、特色小鎮等村莊,通過借助外力進行整體包裝,規劃推介了西部太行風情游、中部城郊休閑游、東部田園生態游。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培育新業態,提高產值,增加收入。曲周縣東劉莊村以村集體名義注冊成立合作社,實現整村土地流轉,種植七彩苗圃和蔬菜大棚,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達6000元,村集體年收入達到30多萬元。發展家庭手工業,挖掘農村婦女、老人等勞動力資源,鼓勵外出務工者回村從事家庭手工業。館陶縣壽東村通過糧畫加工,形成了集生產、銷售、觀賞、體驗于一體的糧畫產業鏈,帶動周邊村莊近千人從事相關產業,年產值達千萬元以上。
創新驅動,建設活力四射的美麗鄉村。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市縣鄉一把手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任務目標,逐級落實責任。實行市縣鄉村四級領導分包體制,明確市縣兩級領導每月到分包聯系的村莊不少于3次,通過現場協調解決問題,把分包的村莊建成精品村。建立市縣鄉村4級項目賬單庫,對每個村莊的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動態管理,每個項目任務分解到人,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堅持日常檢查與季度檢查相結合,將日常檢查、季度檢查、半年觀摩納入年終考評考核,進行量化評定。對各縣(市、區)及市直牽頭部門開展增比進位活動,各項檢查考核結果納入到對縣鄉的年終整體排名和推薦優秀依據。通過開展“五好文明家庭”“美麗庭院”“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形成良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