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咱們村搞了鄉村旅游,自家釀的醋也好賣了,俺們收入也提高了,我們可跟著享福嘍!”
滏河源金村的孔大爺笑得合不攏嘴,在他身前,始建于光緒年間的古戲臺正在上演村民原創的新劇目,吸引外地游客駐足圍觀。
這只是邯鄲市峰峰礦區旅游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在滏河源頭的金村,孔大爺正在向游客介紹自家釀的陳醋又香又醇。
邯鄲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作為邯鄲重要的資源型老工礦區,峰峰礦區一直以來卻因“煤城”而聞名。隨著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峰峰受困于吃資源飯、走重化工的“后遺癥”,經歷了增長動力不足的陣痛。
如何才能讓傳統產業在資源枯竭的窘境中得以“涅槃重生”,實現從“黑色經濟”到“綠色發展”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峰峰礦區運用生態思維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全域旅游大框架,打造以“滏源福地、瓷韻響堂”為名片的全域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滏新大橋橫跨滏河兩岸,昔日因“黑金”而生的“煤都”變身為今天的山水城市。
日積月累的開采使山體生態嚴重受損,采煤沉陷區和荒坡荒地成為制約發展的“傷疤”。2014年以來,峰峰積極探索“治傷”良策,打響“綠美峰峰”攻堅戰,在關停40家小石料企業的基礎上,同步啟動了裸露礦山治理計劃。三年來,修建完成山體公園10座,正在治理裸露山體2處,裸露受損礦山成了生態景觀,過度開采造成的環境“創傷”正被滿目蔥蘢撫平。
既發展旅游,也改善生態,這不僅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為生態經濟振興注入新動能。目前,峰峰已完成造林面積達52060畝,雨季完成飛播造林3萬畝。其中,南響堂景區山體修復工程完成投資780萬元,完成綠化370畝。義井鎮李莊村、西固義鄉北神崗村還采取土地流轉、合作入股等方式,與生態種植企業合作建設景觀生態村,累計4萬畝的昔日荒地變為生態觀光和規模農業園區。
響堂生態谷內,原來裸露的山體經過修復,變成山水相依的休閑盛地。
北響堂景區,市民在這里騎行、散步、晨練、漫賞,人在城中住、如在山中游。
“過去我們都不敢穿白衣服上班,出去一趟全灰了。現在空氣、環境全都好啦,你看我,天天穿白衣服,一星期也不臟!”退休的王女士十分感慨。
截至目前,峰峰礦區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48.7%、45.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6平方米。據悉,今年底峰峰將完成建設35公里生態綠廊,新增造林5.5萬畝,持續在綠色旅游之路上強勁發力。
張家樓民俗村由傳統古村向藝術公社轉變。人們在花海中聽老缸調、喝茶品酒、賞畫觀展。
“美麗鄉村好,鳥語伴花香。啊,峰峰,太極廣場舞,處處歌聲亮,我那日新月異的家鄉。”
近日,由市民原創的《峰峰 我的家鄉》在峰峰人的朋友圈刷屏。有網友留言“我的家鄉太美麗了,今日的邯鄲山清水秀人好客,我們在這里,等你!”
竇王谷里鄉村葵花節,孩子們在草叢中笑得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