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山區河沙鎮鎮南街村村委會外,民俗文化節大舞臺上熱鬧非凡,十里八鄉的鄉親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慶祝新年的喜慶。村委會被古香古色的仿明清民居所包圍,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中,卷汁、酥魚、砍邊燒餅等各色小吃店開門笑迎八方客,婦女們把剛剛織好的土布也搬過來亮相,古香古色繁華中猶如走進了清明上河圖一般。
民居改造帶來大經濟
南街村黨支部書記解振京告訴記者,村里的民俗文化節已經舉辦了21屆。隨著如火如荼的美麗鄉村建設,文化節由起初的村民自娛自樂,變成了如今集文化、藝術、貿易為一體的大集會,更吸引很多文化名人參與進來,成為南街村的一張響亮的名片。
解振京說,村委會門前的這條街就叫民俗街,將來是河沙鎮的美食街,鎮上的砍邊燒餅、卷汁等有名的傳統美食都將聚集在這兒。沿街的民居都仿照明清時代的冀南民居風格統一規劃設計,復古的街道美輪美奐。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到村旅游,這對于村里的老百姓來說是件好事,環境變美了,收入也跟著增長了。
解府荷葉酥魚是這條街上的老店,店主解長慶告訴記者,他家的解府荷葉酥魚是祖上傳下的傳統小吃,如今趕上了民居改造的東風,小店形象一新,經過《邯鄲晚報》的報道后,過年期間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他家的酥魚僅過年期間就賣了1000多條,比往年收入增加了5倍。
同樣在街上開燒餅店的呂建軍說,他家也是祖傳制作砍邊燒餅的老店,過年期間每天都有300多人來這兒買燒餅,很多人都是從市里開車來的,一次就買二三十個燒餅,小店生意特別紅火。
解振京告訴記者,在美麗鄉村民居改造中,政府實行了獎補政策,按照比例給予進行民居改造的農戶相應的補貼,村民既享受了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居,又在經濟上得到了補償,一舉兩得,所以老百姓的積極性特別高。全村300多戶村民,目前第一批已經有54戶進行了民居改造,其他老百姓也紛紛申請民居改造,目前第二批、第三批也正在規劃之中。伴隨著民居改造,村里還將建設繼志書院、文化太極廣場、兒童游樂場等設施,重點打造鄉村旅游產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幸福滿滿的養老協會
去年年底,南街村村委會自籌自辦了孝親養老互助協會,協會由48名鄉賢共同籌資開辦。目前村里28個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繳納2000元,成為了協會會員,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村里企業的建設,取得的收益定期為老人們分紅,而鄉賢的投入3年內無息、不享受分紅。截止到今年1月,協會運營2個月以來,總資金已達47.3萬元,收益1.3萬余元。按照規定40%的收益用于老人們的分紅養老,所以為28名會員每人分紅200元。預計老人一年分紅將達到1200元,這對于老人們來說也是個可觀的收入。
今年65歲的董文森是土生土長的南街村人,他告訴記者他加入了孝親養老互助協會后,沒幾天就有了分紅,心里特別的高興。現在村變美了,變干凈了,每天走在街上跟逛公園似的,感覺生活在村里非常幸福。
婦女們的女紅事業
如今,南街村婦女們干起事業來,更是雄心勃勃。村婦女主任劉利敏告訴記者,以往雖然農村婦女都有一些女紅的手藝,但是不被人所重視,大都荒廢了。今年11月份,村里就組織有手藝的婦女到南方學習土布印染、咖啡、茶藝等技術,大家回來后都感覺受益不小。目前婦女們已經成立了女紅工藝社,找來了老織布機,手工織起了老土布,制作茶墊、貓頭鞋,還開起了網店,網店剛剛開張一個月,已經收到了不少的訂單。
女人們的事業也引來了家人的參與。劉利敏說,她有時工作忙不過來了,70多歲的老母親也上陣幫著織布。機器壞了愛人也會幫著修理。對于出門在外的游子們,其實鋪起老粗布的床單就一定能想到家的味道,所以我們對于女紅事業非常有信心,我們的手工藝必將為村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婦女們的事業也引來藝術家的關注。邯鄲市著名畫家徐光照就是其中之一。徐光照告訴記者,她就是南街村的媳婦,自幼喜歡女紅。去年12月也隨著南街村的婦女們一起學習扎染技術。通過學習她把繪畫藝術與扎染技術結合起來,在絲巾上畫國畫。美麗的牡丹、活靈活現的金魚展現于絲巾上,讓人愛不釋手。徐光照的絲巾作品如今也有了不錯的銷路,她告訴記者,下一步她將教授村里的婦女們學習書畫,讓農家女紅也成為藝術佳品,價值連城。(記者安志宏/文 白云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