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帶著諸多疑問,找到了涉縣民政部門和英烈的親屬,從中了解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烈士尋親”引發網民高度關注
1
12月18日,一位參加過對越作戰的老兵在網上發了一個為烈士戰友尋找親人,以及詳細地址的帖子,主要內容是:今接到廣西百色市那波烈士陵園王啟榮園長(80年退役后36年來一直在陵園守護、呵護英烈)發給我的短信,告訴有兩位54軍160師的烈士至今(已37年)一直沒見親人祭奠掃墓過,不知兩位英烈親屬是否知道英烈在廣西那波縣的“新家”,怎么37年啦都不見親人前往看望?親人們還好嗎?他(她)們在那里?
兩位英烈分別是李新才,河南新鄭縣人,1977年1月入伍,54軍160師479團2連副班長,1979年2月在對越作戰中犧牲,終年23歲。
王何年,河北省涉縣人,1979年1月入伍,54軍160團478團5連戰士,1979年2月在對越作戰中犧牲,終年19歲。
帖子發出后,數天時間便被眾網民傳遍大江南北,大家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相關線索、信息,期盼早日為兩位英烈找到親人。
“小英雄”王何年的父母都已去世
2
12月23日上午,邯鄲市涉縣民政局一位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從網上看到“涉縣籍烈士王何年37年來沒有親人前去陵園祭奠、掃墓”的消息后非常重視,立即組織人員了解其中情況。
經過多方查詢,工作人員從一本上世紀80年代編寫的“涉縣烈士譜”中查找到了一位在對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名字叫“王和年”,埋葬地址是越南。除了與“王何年”僅一字之差,以及埋葬地址不同外,年齡、入伍時間、犧牲時間等信息與帖子里面的完全相同。
這位負責人認為,“和”與“何”讀音相同,而且據“王和年”的家人說,烈士生前兩個字都用過,所以可以確認“王何年”與“王和年”系一個人。
據了解,王何年籍貫為涉縣固新鎮黃巖村,1979年1月份參軍,入伍一個月后犧牲,終年19歲。目前,烈士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家中還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
親人期盼英烈“魂歸故里”
3
革命老區涉縣是劉鄧大軍戰斗、生活過的地方,“保家衛國”的優良傳統在這里可以說是代代傳承。
固新鎮黃巖村地處太行深山區,有600多口人,據村干部?,F田回憶,王何年是個老實人,因為兩家相距不遠,他們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沒想到小伙伴入伍后犧牲在了越南戰場。
王何年的二弟王元章今年50歲,在涉縣電視臺工作,他說大哥以前也叫過“王和年”,自衛反擊戰犧牲后沒多久,上面曾來人在附近的坪上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民政部門也定期給他的父母發放撫恤金。
“當時,家人只知道大哥犧牲在了越南,并不清楚尸體究竟埋葬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去哪里打聽信息……”王元章認為,打仗就會流血犧牲,當兵為國捐軀雖然令人傷心,但也值得尊敬。他們之所以沒有去祭奠、掃墓,主要是不知道大哥埋在了何處。
兩位老人過去也經常掛念兒子犧牲這件事兒,但最后都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幾天前,王元章竟然在微信上看到了“為大哥王何年尋親”的消息,這讓他和姐姐、弟弟著實興奮不已。
12月23日下午,王元章向涉縣民政局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將親人的遺骨從廣西那波烈士陵園遷至老家涉縣烈士陵園,以便于祭奠和掃墓。同時,他們還將于近期去往廣西祭奠英魂。
據了解,廣西那坡烈士陵園位于那坡縣新村街,是省級重點保護單位,陵園于1980年2月17日落成,共安葬1979年對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936名,安葬戰斗英雄12名,其中河北籍烈士20名。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為祖國,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烈士,英名永在,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來源:燕趙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