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通過全市政策、資金、人才向東部傾斜,推動東西部互動發展,東部實現快速崛起。到2014年底,東部十縣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分別是2010年的1.6倍和2.3倍,占全市比重分別提高5.3和6.7個百分點。
規劃先行,指引東部發展方向
針對東部基礎設施滯后、工業化滯后、城鎮化滯后的問題癥結,立足農業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豐富、土地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我市對東部十縣對癥下藥,組織市內外專家因地制宜、一縣一策,幫助各縣定規劃、理路子。
在實現路徑上,重點探索龍頭帶動型、園區聚集型、以城帶產型三種模式。五年來,曲周、廣平、館陶、大名、邱縣、雞澤等縣通過“龍頭+基地+農戶”的龍頭帶動模式,迅速實現了培育一個龍頭、帶出一批配套企業、帶動一批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目標;成安以正大等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管道裝備,已建成千萬噸級的中國金屬管業基地;魏縣著力打造梨鄉水城,大力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帶動餐飲、娛樂、住宿等相關產業增值增收。
政策傾斜,注入經濟發展活力土地、資金、人才、科技等生產要素嚴重短缺是導致東部縣面貌貧窮落后的重要原因。五年來,在推進東部振興工作中堅持“三進、四傾斜”,即金融機構進東部、百億企業進東部和專家教授進東部,引導市內金融機構到東部縣布點、開辦業務;組織10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每個企業幫扶一個東部縣;幫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東部企業達成合作。
堅持人才向東部傾斜,項目布局向東部傾斜,土地指標向東部傾斜和財稅政策向東部傾斜。從市直單位中選派優秀后備干部到東部縣掛職鍛煉,破格引進一大批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安排主城區“退城進郊”項目及重大戰略招商項目時,優先向東部布局;從市掌握的年度土地利用指標中每年拿出50%,專項用于東部縣項目建設,有力保障了東部重大項目用地需求;市財政設立5000萬元東部振興專項資金,用于補助東部縣重點項目前期費用、項目資本金及戰略支撐項目貸款貼息和東部振興專項獎勵。
基礎鋪路,奠定東部崛起之基
“十二五”前,東部十縣有7個縣不通高速,5個縣到市區沒有一級公路連接,有的縣城到市區只有五、六十公里,卻需要兩個小時車程,縣、鄉道路密度低、等級差,不少村還沒有通公路。
“十二五”期間,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陸續竣工投用,邯黃鐵路、邯長邯濟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成通車,青蘭高速、大廣高速、邯大高速竣工通車,東部十縣基本形成“十五分鐘上高速、一小時進市區、三小時進京、四小時出海”的快捷交通網絡;309國道、魏峰等6條一級公路改造實現了縣域之間的快速互動;東部十縣特色產業園區全部升級為省級園區,園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22億元,從最初的“五通一平”逐步基本實現了“九通一平”,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信息咨詢、技術研發、產品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水平和保障功能全面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為吸引、承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打下堅實基礎。東部縣先后吸引了韓國鎧特農機、天津友發鋼管、北京馬大姐、山東六合牧業等多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入駐。
項目為本,插上東部騰飛翅膀
五年來,持續沿309國道、邯大路、邯臨路打造特色經濟帶,著力發展裝備制造、新型建材、新型化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現代農業“六大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群化、規?;⒀h化發展。
針對東部縣農產品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和我市鋼材等原材料產品豐富的市情,以“一頭、一尾、一密、一高”為重點,謀劃建設了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即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大力發展鋼材等工業產品的延伸加工,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業。
“十二五”以來,總投資3813.2億元的533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實現開、竣工,臨漳戴克電器、雞澤鑫貝斯新能源裝備、魏縣宗申白俄羅斯農機裝備等一大批興縣立縣的重大產業支撐項目落戶東部,已經形成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
重視民生,助圓東部小康夢想
民生是發展之本,推動東部振興的根本是要推動百姓的全面小康。
五年來,市財政支持東部資金近百億元,先后在新民居、校安工程、新農合等方面實施了百余項惠民工程,總投資3.3億元的引黃入邯工程實現竣工通水,東部8個縣、180余萬人受益,控制灌溉面積擴大到95萬畝,農民澆地成本由30-40元/畝降低到10-20元/畝。
把縣城建設作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的抓手,重點推進338個縣城擴容升級重點項目,供氣、供熱、環衛、停車場等公用設施發展加快,部分縣在文化藝術中心、大型體育場館等城市公益性設施建設方面實現了“從無到有”,魏縣梨鄉水城、大名宋府明城、臨漳文化鄴城等一批特色縣城品位不斷提升。2015年,一大批“美麗鄉村”在東部涌現,城市的人們競相到農村參觀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