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磊出生于曲周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2007年大學畢業后,跟眾多大學生一樣,也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和創業的抉擇。經過思考,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張曉磊獨自一人來到北京,賺取自己的創業“資本”。
他首先應聘到一家食品物流公司做銷售。“打工期間,自己既是銷售員又是司機,還是裝卸工。”張曉磊笑著說,不怕吃苦、身兼數職讓他在一年時間里從一個文弱書生歷練成一位經驗豐富的主管。
國家鼓勵和倡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環境鼓勵著他,他在尋求新的突破。2008年,張曉磊在網上看到邯鄲市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的通知,得知獲勝者可獲得創業資助后,張曉磊興奮不已。根據自己打工時積累的快速消費品物流配送經驗,他連夜趕制出《快速消費品物流配送項目計劃書》前去參賽。經層層篩選,最終獲得優秀獎,得到10萬元銀行無息貸款。可是要想順利實施計劃,注冊公司還要30多萬元。這對一個走出校門僅一年的農村大學生來講,無疑是一筆巨款。
“為了夢想,撞破南墻也要干!”張曉磊的倔勁上來了。他回到家里,挨門挨戶地向親戚、朋友介紹自己的創業計劃,磨破了嘴皮,說盡了好話,終于取得親友的支持,簽下借款協議,1萬、2萬……終于湊夠了30萬元。2009年1月,他的公司順利注冊,志同道合的大學同學常和茂跟他一起步入快消低溫冷鏈行業。
創業之初,說是公司,其實也就兩個人,外加一間門臉。業務上也只是代理了一家乳業品牌。每天5點鐘,他和同伴騎著三輪,把一箱箱鮮奶送往邯鄲各大超市,保證在超市營業前正常上架。然后還要進貨、登賬、算賬,每天忙到深夜12點,累得渾身像散了架。由于公司剛起步,業務量小,再加上庫房、車輛全部是租的,所以幾乎沒有盈利。
2009年春節,張曉磊代理的乳業品牌因為物流公司停運出現斷貨。為了保證超市正常供貨,大年三十那天,他出高價租用大貨車,不辭辛苦到外地拉貨。當把重達10噸的貨物送到各大超市、再回到公司時,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兩個年輕人也累癱在床上。
“由于租車費過高,這次送貨不僅沒賺錢,還賠了不少。”張曉磊說,“不過正是因為這次賠錢的生意,讓公司有了大轉機。”他的誠信贏得了客戶的認可,銷售商開始給張曉磊介紹更多的客戶。
經過一年的發展,張曉磊的公司先后成為7個品牌的市級總代理,業務量越來越大,公司也由最初的兩個人發展到62個人,由一間門臉擴大到擁有6輛貨車、6間倉庫、560平方米的冷庫,總資產達1200萬元。
2013年,經過市場調研,張曉磊決定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向第三方食品物流業務進軍,并注冊了第二家公司。此時,年僅27歲、已被評為“邯鄲市創業明星”的張曉磊又“不安分”起來,他又有了新的夢想。
“我想擁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廠,這樣加上我的物流、銷售,就可以形成食品全產業鏈布局,能帶動更多人就業。”張曉磊帶著這一想法,時刻關注食品生產企業。
2014年,一家有30多年歷史、總資產1.2億元、專業生產果脯等各類休閑食品的農產品、食品加工出口外向型民營企業走進他的視野。
“這家食品廠一直走外貿,如今想打開國內市場,而我正好有自己的食品物流和銷售渠道,于是就全資收購了這家企業,圓了我的食品夢。”張曉磊高興地說。
收購公司后,張曉磊和他的團隊全身心投入,擴建廠房,強化管理。生產的果脯產品除打開國內市場外,還持續遠銷歐盟、美國、俄羅斯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另外,公司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努力在當地培育和輻射原料基地2000畝,為果農每畝增加收入650元,每年增加總收入1300多萬元,初步形成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農戶成群體、群體大發展的格局。
張曉磊靠著自己的堅強、執著、勤勞、誠信和一顆“永不安分的心”,把事業越做越大,成為返鄉創業大學生中的一名“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