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記者聽說永年縣朱莊村有個手藝不錯的老鐵匠一直在堅持純手工作業。近日,記者慕名前往采訪,高高臺階上的綠色鐵門緊鎖,上面用粉筆歪歪扭扭地寫著聯系電話。聽說有記者已經到了家門口,在地里干活的老趙急急忙忙騎著電動車趕回來,途經的小土路揚起一陣揚塵。“天熱,也沒啥活就出去了。”老趙一邊靦腆地笑著,一邊打開門鎖把記者領進院子里。院子角落里一片粉紅色花團錦簇,一棵碩果累累的無花果樹旁,是用泥巴和磚塊蓋起來的爐灶。爐灶旁擱置著各種原料和半成品,老趙蹲在地上,一一仔細分辨、整理著麻袋中的螺帽半成品。據老趙介紹,這就是打鐵用的“烘爐”,這也是村子里僅存下來的唯一一個烘爐。隨著時代發展,機器遠遠超過人的產能,行內已經很少有人還用這門傳統技藝了。
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農村。朱莊村打鐵技藝源遠流長,早在抗戰期間,朱莊村為戰爭提供軍備物資,全村十七八盤紅爐運轉打火槍。解放后,打鐵的技藝被保存了下來,每到農閑時期,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就圍在紅爐旁打鐵,主要用于打造農用工具,而制槍所需的小部件獨特加工技藝自然也延續下來。夏天時爐子旁邊一盆涼水一條毛巾,打鐵時伸手擦一把汗就足以慰藉燥熱的心情;冬天時天寒地凍手都伸不出,更需咬著牙堅持下來。打鐵、拉風箱、拎大錘,經受煙熏火燎,打鐵匠們的衣服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手上的燎泡時起時落。一盤爐,四個人,十個小時,兩百顆螺絲釘,就是一天堅持下來的收獲。當時永年生產的螺絲、螺帽由于量大、質優,名氣越來越大,銷售網絡也從周邊村延伸到武安、雞澤、平鄉等周邊縣,進而遠銷國內外,這也是現在永年縣成為全國標準件之鄉的一個縮影。
“(打鐵)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簡單,但并不易學。”老趙邊說邊打開了紅爐邊上的鼓風機,爐膛內火苗隨鼓風機放出的風有節奏地跳躍,在勁風的吹奏中升騰。隨風而起,不一會爐內的鐵器已被燒得通紅。老趙左手迅速用鐵鉗將其夾到大鐵墩上,右手掌主錘,隨行的該村村干部李富海做下手緊握大錘開始鍛打。鐵錘一番上下,一串叮當聲響,一陣汗雨飄下,隨著鐵器碰撞的交響樂結束,鐵器漸漸成形之后被放入白灰粉盆內,隨著“吱啦”一聲,一陣白煙倏然飄起,淬火完成,成品至此現形。
“有經驗的打鐵匠憑經驗就可以判斷出鐵燒的程度,甚至比機器還要準確。在鍛打過程中,上手經驗豐富,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上手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可以說在老鐵匠手中,只要你能畫出的形狀,鍛打出來都不在話下。”老趙撫摸著一件件自己親手鍛造的打鐵模具、工具,看著記者的閃動的相機時而沉默,時而激揚,仿佛擔心遺漏了那些他與打鐵這風風雨雨四十年的故事。
如今老趙雖已是花甲,但依舊精神矍鑠。大批量生產的時代下,老趙接到的打鐵的活兒已越來越少,他靠著偶爾接到的活兒和家中的三畝地,與老伴生活得清貧卻快樂。就像他所說的,只要身體還好,他就不會放下這門手藝,因為它已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工具,更是伴隨著老趙成長的“老伙伴”。
作為一種古老的生產方式,從打鐵這門技藝的昔興今衰,也折射出時代的進步……(張紅軍 肖雨涵)
[國際新聞]據外媒近日報道,美國密歇根州一只5歲的大丹麥犬去世,它曾被選為世界最高的狗。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