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發布的“華北地區發現17萬平方米超級工業污水滲坑”圖文引發公眾關注。環保部和天津市政府聯合調查組表示,現場檢查時,滲坑廢水治理設備正在安裝調試。
滲坑污染對公眾來說并不陌生,2014年內蒙古騰格里沙漠腹地出現排污滲坑,2013年中華環保聯合會等對廊坊市部分地區非法小電鍍企業滲坑排污進行聯合調查……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河北、山東等地都出現了一些滲坑、滲井的排放企業。
據統計,光是在環保訴訟案件中,涉及到“滲坑”這個關鍵詞的判決,在我國20多個省份都有出現,大部分都與水污染有關。類似的滲坑污染事件并非只發生在河北和天津,這次被環保組織揭開的僅“冰山一角”。
一些小企業在偏遠地方找個坑,把未經處理的污水往里一排,通過下滲和蒸發來“解決”污染問題,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而且治理難度大,治理成本很高。
就像河北廊坊市大城縣政府回應的,政府在2014年分別選定兩家公司來治理,其中靠近磚廠滲坑水質經當年4—7月第一次治理,一度達到合同要求標準:pH值6—9之間,沒有異味等,縣環保局監測站驗收判定是合格的,但在8月水質就出現反彈,2015年11月做了第二次治理,2016年9月又出現反彈,鎮政府要求治理公司繼續治理,但這家公司以各種理由拒絕執行。
化肥廠附近的滲坑,2014年第一次治理就未達到合同約定標準,從2014年到2016年,南趙扶鎮又分兩次跟治理公司簽了補充合同,但這家公司都沒有達到治理要求。2016年9月,鎮政府起訴這家公司,法院判決雙方解除合同,治理公司賠償鎮政府經濟損失。
關于天津靜海區西翟莊鎮家莊村的滲坑,據天津市環保局2013年摸底排查情況,靜海區有18個類似滲坑,多為廢酸傾倒或偷排、污水直排所致。自2014年起,靜海區政府開展滲坑廢水重點整治工作,已治理完成14個滲坑。目前正在對剩余4個滲坑進行深度治理。
大城縣政府表示,他們在去年底已將被報道的兩個滲坑治理工程列入到今年重點工程當中,預算是3848萬元。天津靜海區先后投入6億元,治理滲坑18個。佟家莊滲坑治理工程竣工并通過驗收,但去年該滲坑污染出現反復。去年7月,靜海區政府決定對該滲坑污水及底泥進行深度治理等。
滲坑污染不但治理難度大,尋找污染主體、估算損失等也是個難題。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中山大學、廣州海事法院合作并成立水污染環境侵權案件課題組,在環境案件信息庫中篩選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環境案件2500余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形成《水污染環境侵權案件調研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稱,我國水污染事件高發,一般水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往往不是單一的,向同一水體共同排污的排污者眾多、侵害主體涉及面廣,侵權行為具有多樣性、同一損害后果具有多因性,侵權行為及損害原因確定難。而且水污染案件涉及較深的專業知識,需要結合評估鑒定、專家意見等才能準確認定事實。
盡管環保部已發布《環境污染損害計算推薦方法》,《報告》認為,針對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涉及環境、人身和財產損害評估等,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系統。國外一些國家已建立對環境污染賠償數額的評估計算模型,而我國目前在此方面僅開始起步,尚未建立完整的評估體系。因此,往往出現,企業排污,整個社會“買單”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