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后,“卡樂比”一夜之間成為了熱門詞。
這一來自日本的暢銷進口食品,曾一度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但因其來自核輻射地區,嚴重涉及食品安全,目前已被全面下架。
同時,媒體又迅速爆出,根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相關的規定,除卡樂比之外,還有日本養命酒、新灣大米、YOMEISHU等一批來自污染地區的食品流入了國內。
據了解,在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之后,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在3月24日發布公告,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栃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果蔬、水生動物及水產品。
同年6月,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措施作出調整,日本福島、群馬、栃木、茨城、宮城、新潟、長野、琦玉、東京和千葉等10個都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暫不能對華出口。
那么,在國家命令禁止的情況下,這些有安全隱患的進口食品,是如何堂而皇之地流入國內,又來到消費者面前的呢?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周平指出,大多數曾經在售的卡樂比食品,都來自一些網絡電商平臺的個人店鋪賣家或是跨境直郵渠道。而從各跨境電商平臺了解的信息也顯示,洋碼頭、小紅書等平臺在售的卡樂比也有來自直郵。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表示,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分為兩種模式,保稅備貨模式和跨境直郵模式。在保稅備貨模式下,海外進口產品在進入國內保稅倉時,需提供原產地證書,并通過海關和國檢的一系列檢查和備案,來自日本核污染地區的產品因為原產地證書問題,無法進入國內保稅倉。
直郵模式則不需要原產地證書。“相比較而言,保稅備貨模式在監管流程和安全性保障方面要好得多,直郵模式下,不要求提供原產地證書,商品的質量安全難以保障。”王健如是說,“一些散戶賣家的渠道就更不清晰了,甚至是通過海外代購等渠道,在安全性方面更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