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吉林訊(記者 李洋) 3月4日下午,吉林市越山西路上一位九旬老人忽然倒地。執勤的協警發現后,迅速為老人做了口對口人工呼吸和心肺按壓復蘇急救。遺憾的是,雖經努力,卻未能挽回老人的生命。
網絡流傳協警救老人消息
3月5日,新文化記者發現微博、微信上許多人在傳播發生在吉林市的一組現場救人圖片。圖片中可以看到,一位穿著交警制服的年輕男子,正對一位躺在地上的老年男子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肺按壓復蘇急救。許多網友為該男子點贊,稱其“太有樣了”。
網絡信息稱,該男子為吉林市的一名協警,事發地點為吉林市越山西路。
隨后,新文化記者通過吉林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及船營大隊了解到,網傳的年輕救人男子確實是吉林市公安局交管支隊船營大隊四中隊交通協勤人員代俊男,一個29歲的壯小伙。
“這是我我應該做的。”代俊男面對記者,憨厚一笑。2007年,剛參加工作的他成為一名運鈔車護運員,2011年通過協警統招考試,成為一名交通協勤,一直在吉林市越山西路與中東路交會處附近指揮交通。
老人倒地 急忙趕去幫忙
代俊男介紹,3月4日下午4點半左右,他正在執勤時,發現執法記錄儀沒有電了。平時為了方便,他和同事會將一個備用的執法記錄儀放在崗位附近的水果店內。“剛拿到執法記錄儀,還沒等開機呢,水果店店主老王就從外面跑進來喊我,說有個老人倒地了,讓我過去看看。”
掛上執法記錄儀和對講機,代俊男就跑了出去,看到距水果店門口2米左右的地面上躺著一位老人。“當時一看就著急了,換上的執法記錄儀都忘記開了。”代俊男稱,老人仰面躺在地上,眼睛微閉、大口喘氣,有輕微抽搐,表情痛苦。許多圍觀者議論稱老人是心臟病發作。
“有個圍觀群眾說這是心臟病犯了,給了5粒速效救心丸,我給喂了下去,讓老人含著。”代俊男稱,他又摸了摸老人的脈搏,發現很微弱。
口對口對老人做人工呼吸
看著老人表情很痛苦,猶豫了大約1秒鐘后,代俊男單膝跪地,開始給老人做心肺按壓復蘇,間隙時做人工呼吸。
“在護運支隊的時候,我們統一學過急救知識,我懂得一些急救常識。”代俊男介紹,他給老人口對口呼吸11下,然后按壓胸部21下。大約10分鐘后,他發現老人似乎有一股氣返上來了。“之后我就沒敢再做,因為怕打斷他呼吸的節奏。”
“看到老人的時候我就用對講機(將這件事)匯報給指揮中心了,讓他們幫忙打120和110。后來120來了,老人家屬也來了,可惜的是老人已經走了,失去了生命體征。”代俊男介紹,家屬稱老人已經93歲高齡,平時身體挺好的。次日,老人的女兒曾找到他表示感謝,還說要送面錦旗。
沒考慮“扶不扶”的問題
針對老人倒地“扶不扶”的爭議,代俊男說他從來沒考慮過。“我相信不會出現這樣的事。雖說我當時沒開執法記錄儀,但是我根本沒考慮那個。這是一條人命,能做的就要去做。不過挺遺憾的,沒能救活這位老人。”他說。
至于做人工呼吸前猶豫的1秒,他說自己以前從未做過人工呼吸急救,但是轉瞬間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他是因為心力衰竭去世的,我就當這個老人是我爺爺了。”
吉林市公安局交管支隊船營大隊四中隊教導員楊雪峰稱,代俊男平時很優秀,熱心腸,看到別人有困難都會幫一把。“我們平時也是這么要求的,他做得很好。我們認可并鼓勵這種行為。”楊雪峰說。
醫生觀點:應推廣“心肺復蘇黃金4分鐘”
據了解,心臟急救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心臟驟停,即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導致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時干預,將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據人民網報道,中國心臟猝死的總人數每年達到54萬,居全球之首,每天約有1500人死于心臟驟停,而60%以上都發生在醫院外。
“對于心臟驟停的患者,4分鐘內進行復蘇,可能有半數患者會被救活。過了這4分鐘,救活的幾率就少了很多,而且這4分鐘會很大程度決定‘腦復活’的成功率,所以又稱‘黃金4分鐘’。”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李彬介紹,遇到心臟驟停的病人時,別慌張,應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一、當有人突然倒地,要跟其說話,輕拍雙肩,請他睜開眼睛,和你握手;
二、檢查其呼吸和心跳,觀察其胸腔有沒有起伏、頸動脈是否搏動;
三、如果沒有了呼吸,立即大聲呼救,撥打120;
四、打開其衣領、腰帶等衣物,施行胸外按壓,進行心肺復蘇;選擇按壓位置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處。男性可直接選擇兩個乳頭聯線的中點;
五、持續做2分鐘以上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操作時左手掌根緊貼病人胸部,雙手相扣,左右五指翹起,兩臂保持伸直,用上身力量按壓。每分鐘按壓最少100次,深度最少5厘米,每30次按壓后做2次人工呼吸,直到醫護人員到達。注意檢查其氣道是否通暢。
“‘黃金4分鐘’心肺復蘇急救不難,大部分人都能掌握。但是缺少這個,可能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后果。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李彬介紹,目前國內許多人還不知道這個概念,應該進行推廣。
“另外,在國外的一些公共場合,例如地鐵、商場,都配置紅色的盒子,里面有除顫器方便急救,這在國內也應該推廣。另外在電影中,國外電影遇到這樣的情節通常都有心肺復蘇按壓的鏡頭,國內電影則多數是抱著病人哭。電影宣傳等方面也應該改變一下。”李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