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除夕之夜,云南鎮雄縣15歲留守少年小龍(化名)沒有去看滿天璀璨的煙火,也沒有跟家人互訴衷腸話新年,而是決絕地喝農藥自殺了,自殺的原因令人心痛!
為什么別人都有好的家庭?我沒有!別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而我卻只有在陰暗的陽光里度過。。。
我死了是對我自己的一個解脫,從而為家庭減輕負擔,為他們(省)下一筆錢。。。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興了,因為不會有什么事會煩你了。。。
這些是小龍留在世間最后的話語。
震驚!初三男生除夕夜自殺
2月1日10時許,晚報記者發現,一條關于“鎮雄縣一名初三男生在除夕夜喝農藥自殺”的消息不斷刷屏于微信圈。經多方聯系,消息真實性得到證實。
經了解,死者小龍,家住鎮雄縣鹽源鎮鹽溪村沙塘組,年僅15歲,讀初三。因為迫于生計,父母常年外出務工,只有春節等重要節假日才回家一趟,平常由爺爺奶奶隔代撫養,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留守少年。目前,小龍已經入土為安。
揭秘!父親教育失范埋禍根
小龍為何要選擇自殺這種極端行為呢?在除夕前一天,小龍親筆寫下了一份遺書,“袒露”了自己走向輕生的心路歷程——無奈的掙扎,泣血的疼痛,帶淚的呼喚……
記者經過梳理發現,在這份讓人泫然淚目的遺書里,小龍將個人自殺的原因歸咎于父親,并“述說”了父親對他生前撫養和教育的種種不是:火爆脾氣一直不改,常把怒火撒在兒子小龍身上,經常打罵小龍,讓小龍在陰暗的陽光里度過童年。
“據我們的了解,這份遺書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真的。哎,這個孩子(小龍)很可憐,走得太可惜了!”深知內情的鄰居王先生說,近年來,因迫于生計,小龍的父母常年在昆明務工,卻發展得很不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小龍的父親付先生心情不好,脾氣暴躁,平常時候無力在家照顧小龍,無暇過問小龍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還常把自己的怒火撒在小龍身上。
就這樣,父子之間因為長期缺乏溝通交流,加上小龍性格比較孤僻,自尊心和逆反心較強,致使父子關系一直很緊張,經常吵吵鬧鬧的,卻始終沒想到小龍會去喝農藥自殺。
截至發稿時,記者幾經周折,仍未聯系到當事人付先生。但據知情人介紹,兒子死后,付先生萬分悲痛,眼睛都哭腫了。
遺書全文(括號內容為記者注解)
2017年1月26日
我逢過年必氣(生氣)、受罪,人人都有一顆心,心是肉長的,但是我的父親是不知進退。人人過年,歡聲笑語,高高興興,但我去年、今年,沒有得到好日子過,去年(被父親)打罵、逼問賬目,只因為一點小事情,我哭過(整)年,上有七十幾的爺爺奶奶,下有十八九歲的哥哥,我無法接受。為什么別人都有好的家庭,為什么?我沒有,別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而我卻只有在陰暗的陽光里度過,我不希望有什么好的生活,我只希望我有一個好(的)個人生活,不受他人的氣。
在這十五年里,我感謝我的爺爺奶奶,是他們教我學會了為人處事,但是我的爸媽在(這)些年里沒有一天是他們照顧我一天過,但我不恨他們,因為他們有很大的負擔。但是,我希望我父親改改脾氣,不要那么火爆,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自己的心,人心隔肚皮,我不知道他們的心事什么顏色,為什么要逼得子女自殺。
我還很年輕,不是那么想死,但我受不了氣,不要把脾氣撒在自己兒女身上,他們是無辜的,上帝把他們送你們身邊是希望他們得到愛,而不是父母的怒火,為此我必須申明:我的死與我的家人有著很大的關系,原因是我爸爸他總是給我壓力,給我難過,我死了是對我自己的一個解脫,從而為家庭減輕負擔,為他們(省)下一筆錢,同時我將不再受我爸爸的氣。
如果我不死,那么我將活活(地)受罪,我是那么希望自己不是人,而是一個水里游得(的)、天上飛的,不管怎么我都將會快樂開心,不會流淚,我不會后悔,我后悔得(的)是我投錯了胎,世界那么大,為什么我會投生在這里,人終究會死,早死晚死都一樣。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興了,因為不會有什么事會煩你了,我的死是你造成的,與其他人無關。你句句逼人,我沒有辦法,獨有一死方休止。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是你既然有自己的規則我不會管,因為我破壞了你的規舉(矩)就只有死,你自己好字(自)為之,你不要無理取鬧,希望下輩子你我互不相識。
你的不孝兒子,當然也是啥子事都干不了的一個兒子,自己珍重。
(補充叮囑父親)我死啦,你不要找老爺們的麻煩,如果你找老爺(即爺爺奶奶)們的麻煩我都不放過你,我的死是你親自造成的。
另外,我死了,麻煩你幫我把我的手機卡給小帥兒,告訴他QQ錢包密碼XXXXX,手機卡在抽屜中,我的所有東西不準動我的。
網友評論
@A:青春不止有美好,青春也有陰霾,青春也有灰暗,不要讓孩子被動地生活,讓他(她)們多些陽光,多一些選擇,自由而茁壯地成長!
@默默:含淚看完孩子的遺書,每言每句無不讓人痛心,悲劇已經發生,做父母的是否也該反思一下,像這樣一個懂事、善良的孩子為什么會選擇自殺?家長除了給他打擊外,給過他關愛嗎?!愿他在天堂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
@楊楊:無知父母,可憐了娃娃,才剛剛可以接觸這個社會。
@劉磊:有些死了,只是為了讓世人警醒,讓更多的同病相憐的人得到關注,得到更多的關愛。
來源: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