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又好用的廉價藥正逐漸從醫院和藥店淡出。在北京的一家大醫院, 0.51元一支的紅霉素眼藥膏、0.57元一支的紅霉素軟膏無貨,0.92元一支的維生素K注射液也馬上斷檔。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本來就已稀少的廉價藥正在從一些醫院藥品目錄中銷聲匿跡。更令人吃驚的是,很多在各大醫院都難覓蹤影的廉價救命藥、孤兒藥,卻在黑市上被黃牛高價兜售。
現象
醫院廉價藥越來越少見
廉價藥,又被稱作基本藥物,是指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
一位多年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科室里能見到的廉價藥品越來越少了,很多以前常年使用、便宜又好用的小藥已經在藥房斷貨。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燈心草,一種利尿中草藥,排尿效果特別好。一些剖宮產手術患者,從手術室出來后面臨的第一大難關就是排尿、排氣。當產婦出現排尿困難時,護士抓一小把燈心草給她煮水喝下,立馬見效。這種草藥樣子長得像方便面,半斤一大包,代煎茶飲一次夠50個產婦喝的,費用才1元錢。但是現在這種利尿草藥早就在一些醫院的藥房銷聲匿跡了。如今醫生對于術后排不出尿的患者主要采取導尿方式,費用相對較高不說,患者也非常痛苦。
一家大醫院藥房工作人員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廉價藥經常出現廠家停產或者招標采購不上來的情況,有些藥品已經處于斷貨和即將斷貨的狀態。其中,局麻及抗心律失常藥品——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0.96元/支,廠家不生產了;紅霉素眼膏(北京雙吉)0.51元/支;紅霉素軟膏(北京雙吉) 0.57元/支,無貨;治療出血性疾病的維生素K1注射液(國藥容聲 0.92元/支,辰欣藥業 0.97元/支)也馬上進不來貨了。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企業家協會會長于明德曾表示,廉價藥品正在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一些常用的經典老藥出現供應不足甚至斷供的情況,是長期以來存在的老大難問題。
個案
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患者
在廉價藥中,最受公眾關注的就是一些救命藥、孤兒藥,經常發生斷貨,危及患者生命。
患者龐女士今年9月份被確診為眼肌重癥肌無力,需要每三個小時服用一次溴吡斯的明片。但可怕的是,這種重癥肌無力患者必備藥、孤兒藥已全國斷供。據龐女士介紹,這種病就是不服藥的時候眼睛完全睜不開,但是服藥之后半個小時就能睜開眼睛,不過它持續的時間短,也就三個小時左右,所以需要經常服用,才能保證一個基本生活??墒亲罱钏纸箲]的是,這種必備藥非常難找,無處購買。這段時間她跑遍了北京各大醫院,協和、301、武警總院等都去了,都沒有,最后還是在一家網站上買到了4瓶。
溴吡斯的明片,作為重癥肌無力患者必備藥,也是廉價救命藥,每瓶60片只賣30元左右,目前國內只有一家企業生產。而今年9月初,該藥由生產企業召回,直接的后果就是多地患者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危險境地。藥品一度被黑市炒到800多元一瓶。目前全國重癥肌無力患者約有60萬至100萬人。
據醫生介紹,溴吡斯的明片是治療所有重癥肌無力的一線藥物,也是長期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唯一用藥。一旦停藥,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吞咽、咀嚼、四肢行動。不僅會讓輕型患者病情加重,更可能會危及重癥患者的生命,如出現呼吸困難等危象。
最新傳來的消息令人松了一口氣。藥廠已經在十一后開始生產,加上產品檢驗等環節,10月下旬,溴吡斯的明片就可以大批上市。
影響
10元廉價救命藥被炒到上萬元一支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盒治療罕見的嬰兒痙攣癥的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正常零售價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醫院卻難覓蹤影,而“黑市”上的售價竟超過了4000元,即使是這樣的“天價”,由于藥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仍然不容易買到。 ACTH在國內只有上海的一家藥企生產,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原本適用于活動性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膠原性疾患。
還有一種用于心臟病手術的必備藥品硫酸魚精蛋白,正常價格10元一支,由于原料稀缺、利潤太低、市場需求量小、廠家沒有生產積極性等,經常發生斷貨。在一藥難求的情況下,已經被黃牛販子炒到了上萬元一支。
除了上述兩種藥品,還有平陽霉素、放線菌素D等“救命藥”頻頻出現藥荒,導致手術延遲、抗癌治療中斷,不少患者因此錯過了最佳搶救期、治療期。隨之產生的則是黃牛市場等亂象的出現。
面對這種狀況,國家出臺相應政策緩解“救命藥”短缺。今年3月份,國家衛計委發出通知,對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實施定點生產。名單目錄中包括多次發生斷貨的放線菌素D注射劑、促皮質素注射劑、硫酸魚精蛋白注射劑、鹽酸平陽霉素注射劑等16種廉價短缺藥。兩個月后傳來消息,國內兩家企業陸續恢復生產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
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2016年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藥品定點生產企業招標公告》,將9種藥品通過招標選擇生產企業,為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供應定點生產品種,推動恢復生產供應。專家認為,除了政策上的規范與支持,最重要的還是要以需定產,才能保障救命藥供給的持續性。
調查
市場上為何難找廉價藥
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發改委定價范圍內的低價藥品目錄》,共涉及533個品種1154個劑型。國家低價藥品目錄篩選標準為:中成藥日服用費用不超過5元,化學藥日服用費用不超過3元。根據政策,這些目錄內的藥品將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價,由生產者根據成本和市場供應自行制定銷售價格。很多廉價藥因此上漲了零售價格。但是第二年該政策發生變化,藥品最高零售限價政策取消,藥品分類采購、醫保支付價、醫院二次議價等價格形成機制在實踐中交錯,客觀導致價格信號進入一個更加不穩定時期,不利于藥品企業生產,更使得廉價藥命運多舛。
以治療甲亢的甲巰咪唑片和丙硫氧嘧啶片為例,原來每瓶100片的零售價格只有一兩元錢,如今漲到了14.1元一瓶,但是在醫院藥房、街邊藥店,它的地位仍然是坐冷板凳。
在一家知名大藥店,當藥劑師得知北青報記者在尋找治療甲亢的藥品——甲巰咪唑片和丙硫氧嘧啶片時,立即推薦一種德國進口的甲巰咪唑片——賽治,規格是10毫克×50片一盒,每盒33.1元,并表示沒有其他同類藥品可供選擇。但就在北青報記者嫌價格太貴正要離開的時候,這位藥劑師又從貨架最底層掏出一小瓶藥品——丙硫氧嘧啶片(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規格為50毫克×100片一瓶,每瓶14.1元。很顯然,盡管與以前相比丙硫氧嘧啶片價格上漲了至少7倍,但仍然成不了商家的心頭好。
在很多醫院,廉價藥也不是醫生的處方首選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工作電腦中檢索關鍵詞“葉酸片”,彈出的目錄中可選擇葉酸品種有好幾個,價格從每瓶100元左右的葉酸多種維生素,到幾塊錢一瓶的國產葉酸都有。但是醫生一般都先推薦價格高的品種,除非患者自己點名要,否則是不會主動給她開五六元100片的國產葉酸片的。在喊了十幾年的“醫藥分開”已經漸漸被人們忘卻的今天,高價藥物的濫用不僅給病人增加了負擔,也讓本來就不堪重負的社保體系更加艱難。
聚焦
為何黑市里總能找到救命藥?
患者在各大醫院里都找不到的救命藥,為何能在黑市上找到?這個藥品黑市又在哪里、如何交易呢?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黑市隱身在貼吧里。
進入“重癥肌無力患者”貼吧,各種求救信息撲面而來,“我爸爸就剩下幾天的藥了,求幫忙!”“哪里能買到小明?急!”在貼吧里,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孤兒藥溴吡斯的明片被大家叫做“小明”。而混在貼吧的樓主中不難發現黃牛的身影。有位劉姓天津黃牛發帖稱:“手里有20多瓶新批號小明。”并留下電話。北青報記者以咨詢者的身份與其聯系,這位黃牛稱,現在手里還剩4盒,80元一盒,而該藥正常價格為每盒31.8元。對藥品的真假問題,該黃牛保證:“你放心,我這藥肯定是真的,是朋友托人從醫院里買的。”然后就催促北青報記者:“加我,你發給我紅包付款,我就把藥郵寄給你。”為了證明自己手里的確有真藥,這位黃牛還發來了藥品照片。
而“ACTH”吧簡直可以算是網上黑市了,到處都是“轉讓”注射用促皮質素的黃牛販子,他們一般都要求購買者加好友才能完成藥品交易。一位痙攣癥嬰兒的家長曾透露,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加入了各種群找藥,這些群里除了患兒家長還有黃牛,原價7.8一盒的促皮質素注射液,黃牛開口要價5000元,“別看賣這么貴,還都不好買。”
據了解,黑市上流通的廉價救命藥來源主要有幾個,醫藥公司、醫院、患者轉賣。據知情者透露,一般是黃牛通過適用這個藥的其他病癥將藥開出來,或者跟一些醫院的醫務人員、醫藥公司工作人員私下操作獲得藥品。也有一些患者因為各種原因手中有了多余藥品,于是就賣到黑市上變現。
分析
漲價為何還是保不住廉價藥
廉價藥備受患者喜愛卻很難得到,究其原因,多位醫藥專家及業內人士分析,首先是因為利潤低、市場需求少,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企業沒有生產積極性。其次是有的廉價藥因為副作用大,逐漸被其他性能更好的產品替代。
第三是醫院、藥店不愛進廉價藥。盡管近年來廉價藥紛紛漲價,但是其利潤空間依舊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有消息稱,0.51元一支的紅霉素眼藥膏將要漲到8元一支了,其新價格是原來的15.6倍,但是其利潤空間仍拼不過幾十元一支的進口眼藥水。在我國醫藥養醫政策不變的大背景下,醫院尚未完全實行醫藥分開,醫院在銷售藥品時,在進價基礎上加價15%,用以“以藥補醫”。因此,價格低的藥,同樣的提成,中間商和醫院獲利就少,而高價藥獲利的比例就高,廉價藥很容易被拋棄和忽略。
第四是在藥品銷售渠道上,中間環節層層盤剝也有不少。藥品出廠之后首先要經過藥品代理商,然后到醫藥公司手里,還得分解到多層的分公司,每一層都是靠藥吃藥的買賣,公司運營、人員工資都指著藥品利潤“雁過拔毛”。
第五是惡意競爭。盡管國家出臺價格放開政策,但仍無法扭轉的狀況是,廉價藥還會出現招標死,這似乎成了廉價藥的“不治之癥”。在藥品招標采購時,小企業惡意競爭,有意降低價格,使得中標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低于成本無法生存,中標企業只能放棄或者停止生產。一家大醫院藥房主任告訴北青報記者,醫院常年使用的某個品牌的復方丹參滴丸今年掉標了,原因就是招標價格實在太低,企業無法投標,只能放棄北京市場的供應。
由此看來,一味漲價似乎并不是保護廉價藥的“特效藥”。中國醫藥企業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會會長于明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漲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藥企的生產積極性,假如藥商不愿代理,藥店不愿進貨,醫生不愿開藥,這些廉價藥也照樣不能到患者手中。供圖/視覺中國
記者手記
拯救正在消失的廉價藥刻不容緩
就中國的現狀而言,老百姓吃飽吃好的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對當今的老百姓而言,未來最憂慮的事情之一就是醫療了。而說起醫療,其核心就是藥品。“看得起醫生,吃不起藥”是大多數因病返貧的家庭的真實寫照。所以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不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就無從談起。很多家庭為了將來能吃得起藥而改變經濟計劃,拼命存錢。
從另一方面說,低端藥品的絕跡,使得不論是不是需要,醫生都要開高端藥,這給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可以說是一個小藥牽動的經濟大問題。
被長期臨床應用證明能治病、治好病的大批廉價小藥絕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廉價藥不賺錢。當放開價格也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回頭找一找,我們什么地方做錯了?
藥是治病救命的東西,和普通商品有著根本的不同。這種牙膏沒了我可以買那種,牙膏都沒有的話我可以用牙粉,連牙粉也沒了還可以用青鹽,沒有青鹽不刷牙也死不了人,但是藥品就不一樣了。具體的藥品對具體的病人就是必需品,所以一定不能以對待普通商品的辦法來對待藥品的生產和銷售。
上世紀的后半葉,我國長時期處在糧食短缺的狀況,國家用統購統銷的辦法渡過了難關。對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今天也應該可以借鑒。就廉價藥品而言,除了控制藥品的利潤空間,有些國家采用強制性搭配的辦法,就是生產一個高利潤的藥品要同時生產一定數量的廉價藥品,以保證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求。
有些醫院、藥企一再強調廉價藥的缺點和副作用,可他們忽略了在一些低收入群體中,廉價藥是救命的唯一稻草。停止生產廉價藥實際上就是剝奪了他們在副作用和生命延續之間的選擇權。
在有關部門還沒有能力把醫藥分開,還沒有能力打破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的現在,多想想怎么拯救那些正在消失的廉價藥,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民生課題。文/本報記者 趙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