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多家媒體5日報道,特區政府教育局最近發表了《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咨詢文件,包含提倡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內容。對此,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但也有中學校長表示認同,認為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
香港《晴報》5日報道稱,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去年12月發表了更新語文課程的咨詢文件,咨詢期截至本月15日。文件提及,香港要培養善用“兩文三語”的人才,要注意學生運用規范書面語能力,在掌握繁體字后,也應該能認讀簡體字,以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溝通。
《晴報》稱,該建議在香港教育界引起不少爭議。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林湘云稱,上周才知道相關咨詢。他認為學簡體字“不需要太迫切”,現在讓小學生學簡體字的做法也不太普遍。林湘云表示,有電子詞典等工具配合,學生到社會后自然能掌握簡體字,“沒必要死板地納入課程中”。
香港《星島日報》5日報道稱,教育局還建議學校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對于該措施以及“學簡體字建議”,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是要把學校課程“內地化”。香港電臺5日稱,有反對者稱,讓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是“政治手段”。
《星島日報》稱,對于爭議,香港教育局回應稱,當局從2002年起就在相關課程指引提出“學生應掌握認讀簡體字的能力”,所以該建議并非是這次才提出來的咨詢項目。而且,教育局一直建議學校采用“先繁后簡”策略——小學階段須先掌握繁體字,升上高中后可酌量學習一些簡體字。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麒對認知簡體字的看法是,“毫無疑問有需要”。招祥麒稱,不論是陸港交流,還是閱讀內地書籍期刊,都需要用到簡體字。教師工會“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也表示,相信新教學指引不會對學生造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