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1月26日下午,甘肅蘭州市安寧區一位8歲男童家中自殺身亡。有網友爆料稱,男童疑因寫作業問題遭家長斥責自殺。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其真正死因。網友稱,男童是因為作業問題遭父母斥責后鎖門自殺,于26日下午死在家中。
時不時,這樣的報道就會在我們眼前顯現。
據浙江在線杭州1月8日報道,1月6日晚8點左右,在杭州下沙的一幢公寓樓頂上,年僅9歲的男孩昊昊被發現“吊在晾衣線上”,當晚昊昊被宣告死亡。
自殺現象越來越低齡化的問題,正在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許多家長可能會說,孩子就那么大點,就學校哪點事,能有多大壓力呢?其實不然。任何人在面對壓力時都有逃避的本能,自殺,死亡,是逃避壓力尋求解脫的一種方式。不僅在中國,在日、韓,學生自殺事件都呈上升趨勢。據上海市教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學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但絕大多數的父母卻對此一無所知。
師生沖突、家庭沖突、學業壓力、相約自殺為四個主要成因
第一類:師生沖突。在中小學生自殺案例中,由于老師羞辱學生引發的自殺有14例。這一類型的自殺紛爭最多。在分數指揮棒下,老師被“成績指標”壓迫,導致教師的壓力焦慮癥,這種壓力最終傳導至學生,使他們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第二類:家庭沖突。在家庭沖突導致的中小學生自殺案例中,首要因素還是因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在分數指揮棒下,家長同樣是被壓迫者,但同時也在壓迫著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自身已經充滿了壓力,在這之上來自家庭的加壓稍有不慎就會壓垮他們。
第三類:學業壓力。從對中國中小學生自殺案例的分析來看,最典型的自殺是長期學習壓力導致的瞬間崩潰,自殺的誘因不過是最后一根稻草。中國孩子的學習任務是超負荷的,這必然引發思維短路、沖動、脆弱。這三者是“自殺”的向導,將中小學生帶入死亡。
第四類:相約自殺。對死亡的無知、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國中小學生自殺的另一種類型。死亡對于他們而言,是去到另外一個世界:虛擬的網絡世界營造了一個生死可以來回轉換,人死后可以實現時間穿越的神話,仿佛死亡是一個通道,通到一個沒有煩惱的世界,只有在那個世界里才能實現自己的心愿。既然生死是相通的,對一些中小學生而言,死也就并不可怕,甚至是逃避困難和壓力的最好方式。
專家支招:加強挫折教育預防自殺
“自殺是一種精神、心理疾病的結果,并非一時想不開那么簡單,在自殺人群中,患有抑郁癥、精神障礙類的比例非常大。”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教授王學義說。
自殺反映在青少年身上,一是青少年心理脆弱,抗壓能力弱,處理問題方式不成熟,當遇到家庭、課業、就業等挫折時產生負面情緒,一時想不開,容易走極端。二是學校、家庭缺乏系統化、科學化的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而我們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平時要注意多與孩子溝通,尤其在孩子學習受挫,與同學、老師鬧矛盾時,更要注意溝通。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及時給孩子減壓,不要兩只眼睛就像鉆進錢眼里一樣,只是盯著成績、成績,孩子在學習上出了問題,受到老師批評,就一味指責孩子。這樣不僅不給孩子減壓,還是給孩子加壓。孩子沒了,就什么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