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有害健康盡人皆知,但康熙、乾隆等多位清朝皇帝可能死于霧霾,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澳門鏡湖醫院醫生譚健鍬擅長治療心血管疾病,近日出書《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剖析古代空氣污染如何成為皇帝殺手。
據臺灣《聯合晚報》7日報道,譚健鍬熱愛歷史,看診之余著力用現代醫學破解歷史疑案。譚健鍬讀史發現,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這正是銀發族最容易心血管病發導致死亡的關卡,而北京從元朝以來就有史上有名的霧霾之害,也是火上澆油的殺手之一。
譚健鍬稱,早在《元史》中就有記載,至元六年臘月時,“霧鎖大都,多日不見日光,都門隱于風霾間”。清代京城的霾害更為嚴重,清康熙60年(公元1721年)科舉發榜日,記載著“黃霧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風,(會試)榜必損壞”。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更載有,“入冬以來,雪少霧多,土雨風霾時臨京師,以昌平、宛平為濃重”。譚健鍬說,霧出于自然,霾來自人禍,北京身為政治文化中心,隨著時代發展,建筑物不斷增加,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們冬季大量燒炭取暖,讓細懸浮微粒(PM2.5)不斷飆高,加上北京三面環山,霧霾易聚不易散,終讓皇帝也成為空氣污染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