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一份名為《人社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在朋友圈里熱傳,很多人開始對照這份表計算自己的退休時間。對此,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這份表格根本就是假的。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也強調,目前延遲退休的政策仍在“抓緊制定”中,會選擇更加穩妥的方案。那么,延遲退休方案的制定會遵循哪些原則?
對照這個表,生于1958年的男性和1963年的女性,會最先被延遲退休波及,退休年齡分別推遲到61歲和56歲,2019年退休;1983出生的男性,則65歲才能退休,延遲5年;1983年生的女性,也要到62歲才能退休。究竟這份表格是真是假呢?
記者從兩個角度來求證:
第一,按照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今年年初給出的時間表,真正的延遲退休方案,將在明年向公眾征求意見,2017年才會正式出臺。為了留出時間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政策出臺后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說白了,首次延長退休年齡,最早會在2022年,而不是表格中所謂的“2019年”。這是假表格暴露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延遲方式有誤。按照網傳表格,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所有人就比現行政策晚了一年退休。事實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強調,正在制定的延遲退休政策,一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此前也有詳細解釋,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比如現在公布方案,5年后才可以實施。本來比如我55歲退休,5年以后實施也就是55歲零兩個月退休,明年的可能就是55歲零6個月退休。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表示,眼下“延遲退休”作為政策大方向已經確定,至于落實到每年具體的延長時間,仍在研究中。但“漸進式”的延長方式,已成為共識,漸進式并不是一下子把退休年齡延遲到大家希望的點上,而是分年,不斷的,比如一年延遲幾個月,使得每個退休或是還在工作的人,影響都不是很明顯,大家不會感覺到。這樣經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時間以后,才達到希望的目標。
看來網上流傳的這張表還真是假的,大家也就不要再以訛傳訛了。不過圍繞這個假的時間表,廣大網友卻表現出了一些真情感與真訴求。比如有的調侃到未來自己上班時的拐杖該放在哪;有的預期未來領導記憶力差了是不是就可以早退了……揶揄也好,調侃也罷,大家的心里都是五味雜陳。那么為什么要實行延遲退休呢?
眼下我國執行的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男性60歲的退休年齡標準,是在建國初期,人均預期壽命40多歲的情況下制定的。如今,我們的預期壽命已超過73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也下降到了3:1,2050年則會低至1.3:1。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養老金將面臨巨大的收支壓力。
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是應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的有效選擇,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加,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年限要相應的增長。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核心點,就是要延長繳費的年限,相應的縮短領取養老金的年限。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則認為,延遲退休,更多是從養老政策的代際公平上出發,比如上海一個女性活到85歲,如果55歲退休,后面要領30年養老金。如果養老制度不改革,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一代人的負擔,這從代際公平上說不太好。
清華大學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近4成受訪者認為,退休年齡應保持不變;3成人認為雖然可以延遲,但必須有一個限度;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年齡應該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而延長。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同年齡段對延遲退休態度迥異。超過7成已退休的受訪者,對延遲退休表示支持,而年齡在30到44歲之間的受訪者,超過一半都表示反對,受影響最大的80后,則更關心醫保等政策能否跟的上。
綜合大家的意思,有一個較為一致的希望:希望退休政策“要彈性不要剛性”。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特邀研究員鮑淡如認為,可引入“彈性退休”的政策,在退休問題上不實施一刀切,鮑淡如舉例說,那些50多歲退休女性,所謂廣場舞大媽,精力很充沛,但因為制度到期,就必須退休。從退休制度來講,更合理的還應該是彈性退休制度,不應該是一個彈性的,在這個前提下,規定一個退休的底線。
張車偉表示,彈性退休的核心,在于運用經濟手段,形成對退休年齡的激勵調節和約束機制。這也符合“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社保法則,張車偉說我們的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比如60歲或65歲。但也可以允許一部分人,在這個年齡的上下,選擇什么時候退休。比如可以提前幾年,比如最長5年來退休吧,那當時退休你領的養老金就會比你到點退休可能要低一點。如果你選擇,65歲以后還不退休,那么今后你退休領取的錢可能就會多一點。這樣也和繳費掛鉤,你繳費時間長,你領的養老金就多一點,繳費時間短,領的就少。(記者 何源)
(新華網-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