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道 港媒稱,“供給側改革”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熱詞之際,中國財政部宣布,2016年1月1日開始,中國調整進出口關稅,箱包、服裝、太陽眼鏡等關稅將降低,同時,打擊海外代購的一攬子更嚴格政策料將出臺。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0日報道,這是繼6月份調整部分日用品關稅之后,財政部年內第二個降低關稅的消息。
報道稱,本次調整,仍將擴大日用品降稅范圍,以暫定稅率方式降低進口關稅稅率相對較高、進口需求彈性較大的箱包、服裝、圍巾、毯子、真空保溫杯、太陽鏡等商品的進口關稅。
《現代金報》引述業內人士猜測稱,預計下調的幅度會超過50%。
一家貿易企業負責人向該報表示:“今年6月份的時候,國家也對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進口商品關稅進行了下調,比如紙尿褲的進口關稅由7.5%降低到2%,護膚品的進口關稅由5%降低到2%,平均下來,降幅基本上超過了50%。”
該名負責人認為,本次調整幅度應該不會低于6月那次。
報道稱,去年中國境外消費總體規模達到1520億美元,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二十六分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熱詞,政府希望將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爆買”的消費力導回國內。
那么關稅降了,國內消費者是否能在物價上直接受惠呢?上述貿易企業負責人表示,品牌商未必會把關稅降幅體現在終端售價上。
他解釋說:“進口商品的終端售價,除了考慮商品成本外,還要考慮國際物流成本、進口環節稅、國內銷售成本和利潤等幾大塊。其中,進口環節稅只是其中較小的部分,而進口環節稅又可以細分為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幾部分,關稅又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
但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籌備組研究員趙萍向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表示,把箱包、圍巾服裝等在國內比較熱銷的商品,納入的降稅范疇,對于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也是為了滿足改善民生的需求,有利于豐富國內購物選擇,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
報道稱,除了下調熱點消費品的關稅,有政府顧問進一步透露,中國當局快將通過包括稅收等手段,監管海外代購。
日前,總部在上海的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的院長周婷透露,“政府正考慮針對海外代購的更嚴厲措施,比如法律制裁。新政策很快就會出臺。”
周婷近日又向澎湃新聞進一步表示:“針對海外代購更為嚴厲的監管政策,將于明年‘兩會’后陸續出臺。‘兩會’前會有相應的準備工作。政府正在試點行業和品類(多為大眾消費品),以進一步擴大刺激消費范圍,降低進口關稅、推進貿易自由化等,進一步刺激跨境電商發展。”
一名郵政系統資深人士則向澎湃表示,監管部門提出的更嚴厲措施可能包括,要求收件和寄件人都提供訂單、支付、身份證等信息。通過郵政代購方式的郵件要歸到電商范疇等等。
上海一名海外代購人士表示,海關會以超重為理由,扣押商品,海關自己還有一個報價清單,但收費標準都比較高,“有時候未達1000元,也會被評定為1000元,扣押商品。”
報道稱,根據海關總署的2010年第43號公告,個人物品經郵遞方式進境的,海關依法征收進口稅,但應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征。個人寄自或寄往港澳臺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自或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每次限值為1000元;超出規定限值的應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或退運手續。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雖超出規定限值,經海關審核確屬個人自用的,可以按照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按照這個規定,海外代購的高檔消費品,一般都是要繳納關稅的,但是為了保住低價優勢,海外代購們往往都各出奇招地逃避關稅。
報道稱,內地當局今年開始收緊對個人帶入的進口商品的檢查。許多消費者和他們的代購在9月開始發現,他們的包裹被海關扣留長達數周。
部分人表示,海關人員要求他們交稅,甚至退回商品。業內人士稱,海關收到上面的指令,要更認真檢查個人包裹。
咨詢公司貝恩環球顧問(Bain & Co)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奢侈品代購行業規模在550億到750億元人民幣之間,幾乎是有關奢侈品牌通過在內地的門店完成的銷售額的一半。
周婷表示:“代購不僅讓政府損失了稅收收入,還損害了本地產業,引起奢侈品牌供應和定價機制的混亂,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影響顧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