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創業服務供應商,不急著馬上賺錢
澎湃新聞:辭職后創業做了什么?
顧建偉:我和其他幾個人共同出資,合伙成立無錫創客空間孵化器有限公司,由我擔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各有所長,有互聯網科技行業的,有技術專家,有投資基金的,有傳統產業的企業家,全部是本地人,是70后、80后,都比較年輕,只有年輕人才能走到一起。
我們為政府部門的5C創客空間、惠創空間提供運營服務,我們開了無錫3W咖啡。
澎湃新聞:為什么選擇新興行業,而不是傳統行業?
顧建偉:我在政府部門工作這么多年,都有在從事經濟行業。對我個人來講,從工作形式到內容,完全沒有變化。以前在政府部門里,我分管招商引資、企業服務、投融資等等,現在出來做,還是做招商引資、投融資,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服務。服務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從大背景下看,中國政府部門雖然看上去傳統,其實過去一直引領經濟的進步、發展。但從這一輪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來看,過去的引領方式方法顯然需要變化了。
這種變化來源于不同階段經濟的特征,整個社會結構都在發生變化。政府不應該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中介入過多,應該放權,退出一些領域,涉及資源、人力等方面的重新配置。
政府很積極地做一些事,但很多時候有心無力,因為社會發生變化了,而市場和社會很靈活。也許有些事情政府永遠干不好。比如,有些面對創業企業的投資,風險是很高的,顯然不適合政府,而社會、市場可以承擔這風險。
我們在建立面向創業者的服務體系,過去政府也在做,但服務水平一般,有時候正因為政府提供的服務是免費的,恰恰就做不好。如果有高效的收費的市場機制,讓每一分錢流到它該去的地方,那就很好。
澎湃新聞:你們提供的服務包括哪些方面?
顧建偉:我們提供的服務包括5個部分,第一是辦公服務,有相對低價的辦公空間。有敞開式的非固定的工位,有相對固定的工位,我們大概就成本費,現在還沒估算,預期是一個工位一個月300元左右。你可以點一杯咖啡坐一天。
第二是增值服務,有些是直接提供的,比如工商、稅務、法務、財務、知識產權等服務,我們可以幫忙注冊公司,注冊公司的地址就是工位,蠻實用的,讓企業更專注研發。比如要開會,我們會幫忙采購,提供音響服務等。有些是我們整合資源。
第三是咨詢服務,這是非常關鍵的。從實踐情況看,相當多的項目,雖有資金注入,但商業架構、定位等是有問題的。創業者沉浸在小世界中,自我感覺良好,失去判斷力。我們試圖通過第三方的視角,來為他們建立不一樣的判斷。我們也會引入創業導師、成功企業家,組織項目沙龍,相信對創業者會有幫助。
第四是提供產業資源的支撐。我們有企業家資源,有相當多的成功經驗。我們比較注重于幾個產業,包括制造業升級,商貿流通業升級,物聯網,旅游和文化創業等。比如物聯網,以往政府大包大攬、大補貼,但一個項目不是給錢就能成功,所欠缺的不一定是錢,而可能是產業結構、團隊結構。有時候企業死得快,和政府給錢太爽快有關系。
第五是提供投融資服務。我們無錫企業家眾籌創立了基金,目前意向有2000萬元,還沒正式運行。這個基金主要起到潤滑、對接作用。創業項目融資有個過程,他的資金需求怎么解決,我們就起到這個作用。
澎湃新聞:這些服務怎么收費?盈利模式是什么?
顧建偉:目前還沒建立收費機制,暫時大部分是不收費的。我們不是一個典型的傳統企業,而是個平臺。我們沒有那么著急要賺錢,投入回報的預期時間相當長。
如果有一天,有個創業團隊和我說,謝謝你,你對我幫助很大。那我就很開心了。
如果我們提供的服務真有社會價值,那么一定會有人購買,會有回報。如果換個人來做,結果還是一樣,那你的價值是零。
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務供應商,輸出服務,贏得我的回報。
澎湃新聞:你們目前投入了多少錢?
顧建偉:還沒結算,估計兩三百萬。
澎湃新聞:政府扶持力度怎么樣?
顧建偉:我們咖啡館的建筑場地是政府的,500平方米的空間,每平方米每月房租35元,簽了3年,經認定后,政府每平方米補貼30元左右,相當于我們每個月房租每平方米5元。相比蘇州,無錫扶持少一些,我覺得政府的扶持力度可以加大一些。
澎湃新聞:無錫的創業氛圍怎么樣?
顧建偉:有待加強,無論是政府、社會的態度,還是創業者的數量,都和一線城市有差距。有人做總比沒人做好,無錫是我的家,我對無錫有感情,離開無錫做什么都沒意義了。
如果你真想創業,就不要把金錢看得過重,更不要把創業成敗簡單地定義成賺錢多少。不管如何,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有投入必有收獲,你收獲的是更有趣的人生。
澎湃新聞:創業壓力大嗎,有瀕臨崩潰的狀態嗎?
顧建偉:還好,沒到崩潰。有時間壓力,對自己的要求高,工作成果和期望值有落差,這些都是正?,F象。睡一覺,第二天再來。
不喜歡無效溝通,應付不了寒暄,喜歡做事
澎湃新聞:你在朋友圈說你有“社交恐懼癥”?
顧建偉:這來源于對低效溝通的恐懼感。我不喜歡社交,不喜歡無效溝通,喜歡做事情,解決問題。我會對低效的溝通不禮貌,進而會對自己的不禮貌行為感到恐懼。
我應付不了寒暄,我希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有表達的,有意義的,否則就是浪費生命。
澎湃新聞:你離開政府部門,跟這個是不是也有關系?
顧建偉:對。我非常生硬,不愿周旋,在外人看來很清高。好在這么多年,我的單位和同事能夠容忍我的缺點,和我相處愉快。
澎湃新聞:是不是北大的教育影響了你?
顧建偉:那是當然。北大塑造了我人格的很大一部分。大學以前是應試教育,到了大學才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當時我在團委工作,響應中央的號召“到基層去,到第一線去,到主戰場去”,到無錫崇安區學前街街道辦當一名辦事員,我就是實踐者之一。
澎湃新聞:你怎么評價自己的性格?
顧建偉 :按照內向、外向兩分法,我是偏內向一點。但兩分法是毫無意義的劃分。人是一種復雜的存在。在內心深處我喜歡否定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過客,或早或晚都要離開。能留下的,也許只是別人意識中對我們的判斷、情感、印象,所以人們總是希望從別人那里去收獲存在感。(來源:長三角政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