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嘀咕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成為這個社會的基本共識,那么一些社會成員之間的極端糾紛事件就可能會少一些。
近日發生的溫州服務員開水澆女顧客事件,起因源于作為社會優勢群體的女顧客,在與服務員互動的過程中,沒有相互“尊重”二字。
一個普通的火鍋店,一名17歲未成年的服務員,在這起事件中當然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要苛求火鍋店為什么培訓不到位,服務員心理素質這么差怎么招進來的,那就完全是“何不食肉糜”的外賓心態。17歲尚處于青春期的一個未成年男孩,從心理發展的角度其人格和心智本來就不成熟,控制力薄弱。這本來應該是在學校求學的年齡,卻不得不委身在火鍋店從事“伺候”人的工作,總有情非得已的緣由。
跳出這個事件,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審視一下這個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不難看到,日常生活中,一些所謂的強勢群體面對比他們弱勢的人群時,頤指氣使、咄咄逼人的畫面。在強勢群體看來,他們的既得利益和優越的經濟、社會地位完全是他們在叢林競爭中理所當然應該獲得的,而那些比他們窮和差的弱勢人群,作為叢林競爭的Losers,就應該被淘汰。
因此,我們就會看到一些服務員被打還說活該、環衛工被打被侮辱好像理所當然的新聞事件,這類案例并不在少數。在一些人眼中,覺得自己就是高人一等的,對處于社會下層的服務人員壓根兒就沒有起碼的“尊重”二字,他們只崇尚強者、王者;只尊重成功者。
尊重每一個人,包括為你提供服務的那些比你窮、比你弱的人,這應該是現代社會起碼的教養和文明的規范。貧富差距,或者社會等級的差異并不意味著優勢群體就應該“高人一等”;它往往受到太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如制度不公、社會失范,等等。人類社會之所以發展出現代文明的規范,就是因為后天的教養使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生活在優勝劣汰的社會叢林中,人與人之間無論其階層、等級,都應當互相尊重、寬容和諒解;更積極的還應該提攜、扶持弱勢人群,他們并非Losers,而更多是因為制度不公和社會失范的受害者。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成為這個社會的基本共識,那么一些社會成員之間的極端糾紛事件就可能會少一些。我甚至不認為那個17歲肇事的孩子有什么更多需要指責和抨擊的地方。他在受到“屈辱”時用錯誤的方式應對,而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也沒有人真正教過他適宜和恰當的應對方法。他和那些家境優越、飛揚跋扈的17歲少年不同,他在受到應有的懲戒之余,應該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寬容。
有時候,我們善待那些弱勢的不知所措的無助者,哪怕他們犯了錯,只是表明誰都不應該生活在社會叢林中。
17歲的服務員也是弱勢群體 心理嘀咕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成為這個社會的基本共識,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