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段樹森的妻子王凌云及女兒段煉,作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一員,和段樹森一樣選擇捐獻遺體。據了解,目前捐獻遺體的個人并不多,夫妻二人捐獻遺體的更少,一家三口共同捐獻遺體的極為少見。段樹森及其妻子王凌云與女兒段煉,一同簽署捐獻遺體的志愿書,真正詮釋出人間真愛,他們的大義之舉與奉獻精神令人敬重。
59歲退休干部:捐獻遺體是對社會的一點微薄貢獻
今年59歲的段樹森,已有近30年的黨齡。1996年,段樹森從部隊轉業到山東石油工作,工作中他樂于助人,甘于奉獻,深受同事尊重與領導的賞識。那時,段樹森就有捐獻遺體的意愿,但是由于80歲高齡的母親無法接受,段樹森是個孝子,他理解母親的心情,后來捐獻遺體的意愿便埋藏在他的心底。但是這么多年來,段樹森一直沒有放棄,2011年,年近90歲的母親去世,段樹森重燃捐獻遺體的意愿。
段樹森是中石化山東石油公司的退休干部,從事工會工作多年,參與處理多起職工病亡事件,每一次段樹森都會親臨現場,忙前忙后,直到把同事與戰友安全地“送走”。正是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段樹森對人生與死亡有了不一樣的感悟。尤其是看到職工因無法找到替代器官而病逝時,段樹森倍感無奈與心痛。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很多人無法接受捐獻遺體的現實。我們這代人,吃過糠,扛過槍,下過鄉,受黨的教育多年,組織給予很多,我們回報的卻很少,將來故去,將身體捐獻給國家,也算是對社會做出的一點微薄貢獻。”段樹森說。
妻子王凌云:人活著就得為社會做貢獻
“人活著就得為社會做貢獻。”段樹森的妻子王凌云表示。
王凌云也是一名退休干部,已有30年的黨齡。工作四十多年來,她從事過教育、共青團等工作,也曾在檔案館主持編寫多種書籍資料。“知識積累讓我懂得,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科研,貢獻微薄力量,用這樣的方式回報社會,倍感榮幸。”王凌云曾在檔案館工作,深諳檔案資料的整理與保存工作。王凌云小心翼翼地從書房的書柜里取出她們一家三口的遺體捐獻志愿書。
王凌云與丈夫段樹森多年來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在得知丈夫捐獻遺體的心愿后,憑著對丈夫的深愛,王凌云不但同意了丈夫的決定,同時主動提出與丈夫段樹森一同捐獻遺體。
女兒段煉: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十多年的捐獻意向,讓我很是感動。自己身為人母,也深知孝敬父母的真正含義,做人應該‘日行一善,人生大愛’。”作為段樹森的女兒,也作為有兩個女兒的單親媽媽,段煉深有感悟與體會。
早在2002年段煉剛上大學時,父母就曾提出捐獻遺體的意愿。段煉作為唯一繼承人,她不同意父母的選擇。十年過去了,2014年段煉與丈夫離婚,毅然選擇與兩個女兒生活在一起。家庭的變故及生活磨礪,讓她突然“頓悟”。她深知父母的不易,想到自己為人母,懂得了尊重父母的意愿才是真正的孝順。同時她也懂得,什么是奉獻,什么是人生大愛。
段煉今年33歲,就職于山東黃河河務局職工學校,已有10年的黨齡。“爸媽的選擇讓我滿懷敬意,深受感染。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希望用自己的言行能給孩子樹立榜樣,通過這樣的方式為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段煉表示。
現在,段煉每天上班路上遇到外出的小區居民,都會主動載他們一段。因為從小區到公交站牌,足有一公里的距離。在工作中,段煉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生活中,她又樂于助人,甘于奉獻。
段樹森多年來捐獻遺體的心愿終于如愿以償,一家三口,三名黨員,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什么是人間真愛,什么是無私奉獻。
受黨的教育多年,組織給予我們的很多,而我們回報的卻很少。我們一家人都是黨員,將來故去,我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