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野生大熊貓
近日,在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工作人員發現并搶救了一只疑因發情期打斗導致背部受傷的雄性大熊貓。
大熊貓在雨中奄奄一息 傷口化膿生蛆 至少受傷50天
華商報記者昨日從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了解到,日前,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巡山人員巡查時,在深山里的小河邊發現一只背部肩帶處受傷的野生大熊貓。5月9日,搶救中心派出2名獸醫師前往保護區,5月10日一早7點半從厚畛子鎮出發,一行20多人的搶救隊伍走了35公里山路,直到當天下午3點才走到熊貓身邊。
看見背部一片潰爛的大熊貓冒著雨爬在河岸上,工作人員心疼壞了。“當時大熊貓精神狀態非常差,背部肩帶處一個成人手掌大的創傷爛得不成樣子,傷口感染化膿不僅腐爛,傷口上已經生蛆,看上去非常嚇人。”搶救中心獸醫師潘廣林說,從傷口腐爛狀況看,這只正處于青壯年的雄性大熊貓受傷至少50天了,已無法行動,爪子等部位也有小傷口。
“這只熊貓的傷勢還挺嚴重的,如果得不到救治,大熊貓會因嚴重感染而死亡。”潘廣林和其他工作人員現場對大熊貓進行麻醉,清理傷口、包扎、消炎輸液,直到晚上7點多才完成治療。
山里一直下雨,擔心大熊貓傷口沾水,大家守在熊貓身邊沒敢走遠,直到晚上8點40分左右,大熊貓從麻醉中蘇醒過來,慢慢起身并離開,大家才松了口氣。
大熊貓獲救后能吃能走還找了避風港
“如果帶回搶救中心,大熊貓肯定能成功救活,在野外如果傷口沾水創面復發感染,或沒有足夠食物,大熊貓可能還會再次陷入危機。”潘廣林說,山里路況很差,很多地方都是懸崖峭壁,單靠人走就要七八個小時才能出山,這只大熊貓傷勢又重,經受不起長時間的麻醉和運輸顛簸,工作人員只能選擇就地搶救和放歸。
為了確保大熊貓安全,20多人冒著雨雪在山里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7點又開始尋找大熊貓。后來在距離救治處不遠的一處石坎下發現了在里面躲避雨雪的大熊貓,它精神狀況好多了,還吃了少量竹子,附近也有水源和充足的竹筍,“大熊貓給自己找了個不錯的地方療養,我們可以放心離開了。”潘廣林和工作人員這才下山。
疑因發情期“搶媳婦”打斗被咬傷
據搶救人員判斷,這只大熊貓大概是因發情交配引發打斗而被咬傷的。“這是野生熊貓常見的受傷原因之一,有的熊貓傷勢輕,靠自己舔舐,唾液就可以幫助傷口消毒和愈合,而這只大熊貓傷在背部又傷得較重,無法自愈。”
據悉,每年3月至5月,是雌性大熊貓的發情期,而雌性大熊貓每年只發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暫的兩三天,因此野生大熊貓通常在發情季節發生沖突,特別是當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發情的雌性時。有時雌性和雄性也會發生爭斗。這就導致雄性大熊貓因為發情交配而受傷的情況經常發生。
陜西秦嶺地區野生大熊貓約345只
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陜西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我省野外大熊貓主要分布在秦嶺中段的南坡區域。調查人員共確認生存的野生大熊貓約345只,種群數量比十年前調查時增加了兩成,增長率全國最高。
受傷野生大熊貓 近日,在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工作人員發現并搶救了一只疑因發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