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發源地,漢中境內漢江干流長270公里,流域面積1.96萬平方公里,占丹江口水庫流域面積的21%;出境水量占丹江口水庫年平均入庫水量的60%,年平均自產徑流量100億立方米。漢江出境水量(含部分過境水)占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水量387.8億立方米的三分之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70%水源來自陜西,其中漢中就占到了26.3%。
圍繞著保護水質,根據2006年2月國務院批復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計劃》,漢中于2007年、2012年相繼啟動實施“丹治”一、二期治理工程。在二期工程中,漢中大力開展以建設基本農田和發展生態、經濟林為主要內容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88平方公里,占計劃任務1780平方公里的49.89%,項目區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
同時,項目區大力實施坡改梯,合理配套排灌工程,推廣科學種田,促進了糧食單產穩步增長。通過主攻陡坡地退耕還林,漢中大力發展核桃、柑橘、杜仲、銀杏等水保經濟林果,實施大面積封禁管護。初步統計,項目區植被覆蓋率度平均提高到了80%以上,每年可保土346萬噸,涵養水3.5億立方米,群眾收入較同類地域提高了20%,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王基剛表示,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實施的坡改梯、林草措施、田間道路、排灌溝渠、沼氣池、節柴灶等都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坡改梯提高了農耕地的標準,為增產增收奠定了基礎;經濟林草措施增加了收入來源;田間道路、排灌溝渠等改善了生產條件;沼氣池、節柴灶等優化了農村生活環境質量。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了群眾參與“丹治”項目的積極性,加快了水源區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記者了解,“丹治”是陜西漢中迄今為止治理范圍最廣、投資最大的一項水土保持工程。工程自實施以來,共治理漢中11個縣、區的水土流失面積達1770.31平方公里,綜合治理小流域92條,總投資達5.99億元。工程極大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和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涵養水源、保護水質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月10日電據美國媒體9日報道,美國再次面臨舉債上限危機,基礎設施、醫療服務和多個政府部門經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