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穩在泔水和寶馬間
[國內新聞]查曉剛一天要開兩種車,一種是寶馬SUV,一種是保潔車。查曉剛穿過兩種工作服,一種是在實驗室里的白大褂,一種是倒泔水時橙色的環衛服。
“江陰年輕環衛工開著豪車上班,稱泔水味聞起來是酒香”的新聞,讓27歲的查曉剛一夜走紅。
短短數小時,在網上引來數萬條評論:“有錢就任性”、“變態的環衛正式工制度”、“拿這種特殊個案來麻痹貧民大眾”,還有的稱他“不管是不是作秀,就沖他肯動手去搞,也要點贊”……
面對諸多家媒體的采訪,查曉剛不停地說,“這條新聞的標題起得太‘那個’了”,他期待這件事“過幾天就平息下來”,他還一再強調,自己是做“環境保護”的,而不是簡單的“環衛工”,“收泔水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還要負責管理垃圾處理設備”。
事實上,在江陰市環衛所,他并沒有正式編制,只是合同工。
他把收泔水稱為“進料”。只有那些冒著熱氣的花花綠綠的剩飯菜被倒入廚余垃圾處理機,他熟練地摁開關,一排排燈閃爍著,機器轟隆隆響起時,這名南京師范大學2007級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才算找到了“存在感”。
有探望他的朋友形容那種泔水味冒著“臭墨水”味,酸酸的,查曉剛只是淡淡地說“還好”。有時,他固執地堅持,剛收來的泔水, “跟剛剛煮好的飯菜氣味差不多”。每次收剩菜剩飯時,他并不戴口罩。
他是家里的獨子,上班的交通工具是一輛價值60多萬的寶馬。他每個月2000元的薪水里,要拿出一千多為女兒買奶粉。他自己的吃喝住宿,包括每天上班20元的高速費和油錢則由爸爸承擔。他成了網上頗有爭議的“啃老族”。
在用鐵板搭成的幾平方米的管理室內,空調洞用紅色塑料袋隨意堵住,他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感慨:“找個安穩的工作不容易。”
在手握鋼管攪拌泔水之前,查曉剛握的是鼠標,拿的是仿真火箭的實驗儀器。
在上海航天局803研究所,查曉剛換白大褂的更衣室比現在的管理間大兩倍還多,收入也是現在的兩倍。但在付完4000元的房租之后,家庭的開銷也只能靠妻子的收入。
像所有心懷憧憬的大學生一樣,剛剛畢業的查曉剛選擇來上海闖蕩。那是父母和親友眼中的繁華大城市,航天研究所的工作聽上去也足夠“光鮮”。 “但現實跟他們想的不一樣。”查曉剛低垂著眼,緩緩說道,“那兒的工作要熬好多年,我不喜歡坐辦公室。”
這對夫妻在上海最經常的娛樂活動是看15元一場的電影。他們下班后曾經開著車路過19世紀的天主教堂,路過有39級大臺階的恒隆廣場,路過每平方米售價6位數的霞飛別墅,回到簡陋的出租房。那輛江蘇牌照的私家車在某些時段不允許開上上海的高架路。
“還是家鄉好,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都在這里,上海人生地不熟。”在上海工作的兩年時間里,查曉剛保持著每周末回江陰老家的習慣。
至少在半年以前,查曉剛已經醞釀著辭職回家了。“上海開銷大,照顧不了女兒,將來也無法照料父母。”查曉剛堅持認為,在上海拿4000元的工資和在江陰拿2000元的薪水,“感覺差不多”。
眼下,這位年輕人對自己的環衛工作感到滿足。垃圾處理站試運行的時候,曾經從北京來了幾位清華大學的博士做指導,他們叫查曉剛“查科”,這讓他頗為得意。
對工作,他絲毫不敢懈怠,他會打電話給自己的領導,請示一個來領免費肥料的簽名看不清該怎么辦。
很難去給查曉剛的工作一個準確的定義,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職位是什么。在并不清晰的職業規劃中,他只是清醒地意識到,這份月收入2000元錢、沒有編制的工作來之不易。至于將來,“先考個事業單位的編制再說吧”。
廚余垃圾經過分選、破碎和擠壓脫水,制成像土壤一樣的肥料。這個剛剛成立3個月的廚余垃圾就地式處理示范項目還沒有為肥料找到穩定的銷路。查曉剛抓起一把出料,在手里揉搓著,“這個是棉絮狀的,出料好”。
他的搭檔,59歲的鄧國書,時常要聽這個比自己兒子還小的人指揮。在他眼里,白凈的大學生查曉剛沉默寡言、自尊心強。
查曉剛通常會晚一些去市政府大院的食堂,安安靜靜地吃完飯就直接收泔水了。
即便如此,查曉剛也從不穿著橙色的環衛服坐在食堂里吃飯,它通常將衣服塞在清潔車的狹窄箱子里,吃完飯再出來換上。
收泔水不是件容易活兒。每次他需要將四五桶單個重量近100公斤的泔水運回幾百米外的垃圾處理室。
還有額外的工作是,要攪拌垃圾桶里的泔水,將塑料袋和不慎掉落在里面的鐵碗撿出來,否則,這些東西將會給廚余垃圾的處理機造成不小的麻煩。
在無事可做的空閑時間里,查曉剛用蘋果5S手機,刷微博微信,他會轉發英雄去世,也會抵制港臺明星。
對查曉剛的“選擇”,朋友們并不奇怪。在朋友記憶中,查曉剛從小到大都很聽話,追求“安穩”。查曉剛做過最出格的事情,大概就是自己婚禮時喝醉了,醒來后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那是好友記憶里,他唯一的一次醉酒。
好友李翼蛟說,根據家里的安排,買房、買車、結婚,是他們這群年輕人慣常的選擇。
“先做做看咯。” 查曉剛覺得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有發展前景。在此之前,他也參加過江陰市的事業單位考試,但因競爭激烈沒能如愿。
工作期間,查曉剛不愛說話,身高187厘米的他只有60公斤,他說自己瘦是因為遺傳。在親友眼里,遺傳基因還給了他細長的眼睛和高高的顴骨,但似乎唯獨缺少了父輩的冒險精神。
江陰市在全國百強縣(市)排名第一,人們對它管轄范圍內的華西村和長江村更為熟稔。那些夢想捆綁著財富的新聞總是容易令人興奮。即便是查曉剛所在的有些“落后”璜塘鎮,也有數百家鄉鎮企業。他鄰居的座駕是一輛瑪莎拉蒂,前面的人家則常年停著一輛阿斯頓·馬丁。
江陰市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馬路上,每天有23.6萬輛私家車轉動著車輪。去年的人均GDP高過深圳,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六成。
這里既走出過徐霞客、劉半農,也走出過俞敏洪、周建平。但更多的,是像查曉剛父親一樣的工廠主。
查曉剛的爸爸在當地經營一家生產磁鐵原材料的工廠,手底下有10來人。隨著產業的更新換代,父親的工廠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波折,尤其是在傳統行業日趨艱難的今天。但這位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中年人總算帶著一家人挺了過來。
有朋友感慨,當人到中年的查曉剛的爸爸這一輩創業者準備把接力棒交給下一任時,回頭看到的往往是繼承者們漸行漸遠的影子或是提不起棒子的瘦弱胳膊。
查曉剛也崇拜馬云,當被問到和馬云有何相似之處時,查曉剛想了想,笑著回答了一個字——瘦。他說自己將來可能會考慮創業,但那也許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一畢業就回家工作的李翼蛟理解查曉剛的選擇,他常想,如果畢業時留在大城市闖一闖,現在自己會是什么樣。他和查曉剛都要思考的是,“家里給了我房和車,那我能給后代留下什么?”
在當地最氣派的別墅里,查曉剛帶著妻子和1歲5個月的女兒與父母住在里面。他甚至為女兒在有兩間房寬敞的大廳一角建了一個“小房子”,像商場里的兒童樂園一樣,女兒一一可以在里面爬來爬去。因為一一最喜歡玩球,小房子通向一個由五顏六色的球組成的球池。
查曉剛手機的背景、微博的頭像、微信的朋友圈全都是女兒的照片。查曉剛抱怨16G的蘋果5S太小了,“照片、視頻都是女兒的,一會會兒就滿了。”朋友們喜歡叫他“奶爸”,和同齡人相比,查曉剛換尿布的技術顯然要高出一籌。
與查曉剛為女兒搭建的玩具小房子不同,他父親送給他的,是真金白銀打造的鋼筋和水泥別墅。
這些年,父親為他攢下了一輛寶馬X3和江陰當地一間200平方米的房子。
房子是年初時買的,每平方米一萬多,這個贈送地下室的房子稱得上“有面子”了。同父母的別墅一樣,查曉剛也想把房子裝修成歐式。
當查曉剛告訴朋友們自己要去環衛所工作時,李翼蛟打趣他是不是要開清潔車。查曉剛則一直強調自己做的是有前景的環保產業。后來,有朋友干脆打趣他為“查所”。
和“查科”一樣,查曉剛也挺喜歡這稱呼。
[邯鄲新聞]邯鄲市的劉先生新買了一輛北京汽車,前兩天他開車正在路上走著,這前發動機蓋突然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