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天出現兩輪嚴重霧霾,秸稈焚燒火點數增加了443個
金秋季節本應秋高氣爽,如今卻被霧霾唱了主角。業內人士稱,未來數月,京津冀將處于重污染天氣高發期。天津市氣象局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周慧分析稱,由于京津冀區域上空冷空氣不活躍、大氣環流較為平穩、風力偏小等因素,區域出現霧霾的頻率將越來越高。
10月7日后連續4天的重污染天氣過去僅一周,又一輪霧霾天氣卷土重來。10月17日開始,華北、黃淮地區再次遭遇霧霾侵擾。19日,北京等地的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從18日夜間開始,京津冀地區就出現了重度霧霾,北京發布了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從18號夜間一直持續到19日晚上,北京市大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都超過每立方米300毫克。到20日上午,北京的霧霾仍然非常嚴重。中央氣象臺預計,隨著氣象狀況的改善,霧霾20日晚間將逐步消散。
除了天氣原因,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是霧霾天氣頻發的首要原因。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說,秋收的秸稈焚燒、冬季采暖的燒煤,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增加了污染物排放。
記者了解到,近10年來,華北地區高空的溫度增加,低空溫度降低,導致逆溫層頻繁出現,阻擋了空氣污染物的垂直擴散,致使近地面空氣污染物濃度增高。
部分省市秸稈焚燒較為集中加重了霧霾。目前,各地已陸續進入秋季秸稈焚燒高峰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10月6日至12日全國秸稈焚燒火點衛星遙感監測情況,共在18個省份監測到疑似秸稈焚燒火點517個。與上一周相比,秸稈焚燒火點數增加了443個。
據記者了解,河北省環保廳、省委農工部、省農業廳組成的3個督導組已經分赴河北省11個設區市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進行督導檢查,督查工作將持續到年底。督導檢查的重點是環保部公布的焚燒火點,同時,環京津地區、重點區域與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道、省道沿線及機場周圍等區域也是督導重點。
傷筋動骨的產業調整難以立竿見影
煤炭所占比例過高的能源消費結構和高污染、高排放的工業結構,引發大氣污染物過量排放,是造成河北省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調結構、轉方式是一個傷筋動骨的很長的過程,污染物排放累積了幾十年,靠一個地方短時間的行動不可能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這個過程已經加快了。”河北省環保聯合會秘書長王路光說。
2013年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實施環境治理攻堅行動的意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專項治理的10條措施,并與各市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增加了環境質量指標在考核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并大力實施“壓能、減煤、控車、降塵、治企”等治本攻堅行動,新建795家重點污染企業在線監測系統,啟動搬遷主城區重污染企業36家。
河北省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目前的治理情況不能令群眾滿意,但與去年相比,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持續時間、污染程度確都有所減輕。“2013年霧霾最嚴重的,1、2月份達標天數都只有1天,今年則沒有出現連續十幾天以上的過程。在污染程度上,去年污染指數連續超過500情況較多,如去年12月份邢臺、石家莊都出現連續5天‘爆表’,今年則是瞬時達到500,沒有連續保持那么高的強度。”河北省環境監測站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雖然環保部門“拿數據說話”,但大多數市民并不認可。“今天來,明天走,過幾天又回來,霧霾到底什么時候能真正離開?”
能否順利通過供暖期“大考”?
北方地區即將陸續迎來冬季供暖期,2013年以來治理措施效果到底如何面臨“大考”?記者了解到,河北省在集中供熱、熱電企業改造、農村散煤治理等方面提前“備考”。
河北華電石家莊裕華熱電有限公司稱,該公司承擔石家莊市區四分之一供熱面積的1號燃煤機組經過環保技改后,污染物將“超低排放”。
同時,河北冬季農村普遍采用土鍋爐取暖和為蔬菜大棚供暖,且一般都是原煤散燒的方式,據統計年耗煤約4000萬噸。河北省目前已啟動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工程,主要通過在分戶供暖的農戶,推廣燃煤清潔燃燒爐具配套潔凈型煤,實現煤炭清潔利用。同時,推廣秸稈壓塊、打捆直燃、沼氣、氣化等能源化利用技術,加快推廣煤改地熱、煤改太陽能、煤改電、煤改氣等新型能源利用技術。
環保部督查顯示:一些地區應急工作形式大于內容
環保部近日針對上次京津冀地區霧霾的督查結果顯示,雖然相關城市均按要求開展了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區應急工作形式大于內容,難以滿足應急要求;應急機制不順暢,個別地方政府在應急工作開展和部門聯動上無實質性舉措;機動車限行等部分涉及民生的應急措施難以完全落實;應急響應遲緩滯后;應急預案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不強,與現實需求脫鉤。
記者調查了解到,為應對霧霾,各地都成立了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以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10月18日,天津市各級環保部門開展了現場檢查,截至當天16時,發現各類污染問題30個。19日截至17時,發現各類污染問題28個。
在上一輪抗霾過程中,京津冀三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在逐步協調統一后,實現了首次同步啟動,但“準確預測難、應急響應慢、聯動水平低”的問題凸顯。多地環保部門呼吁,抓緊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區域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水平和應急響應措施的落實。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高健分析稱,從科學預警、聯動響應的成效看,目前京津冀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的能力,明顯落后于區域重污染天氣的高度相關性。但緩解京津冀任何一地的重污染天氣,又必須依賴區域聯動。
三地環保部門人士表示,“遇到重污染天氣,有關部門只是電話溝通一下”。事實上,京津冀已多次提出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但具體落實成效有限。“關鍵在落實,三地各個城市都要把協商的成果,當成是市長下發的通知去執行。‘君子協定’不執行,誰也管不了誰,就談不上協同抗霾。”北京市環保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協調處處長李立新說。
針對上述難題,三地環保部門和專家學者提出了多條針對性措施。
首先,提高預報預警能力、實現提早預報和精準預報。有兩項具體工作迫切要做:一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河北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認為,從資金投入層面,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宜更傾向于預報預警等前瞻性能力建設,這樣才能加強應急措施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打破部門壁壘,促進大數據共享,切實提高重污染天氣預警的科學分析水平。
第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國家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建議,京津冀相關城市要整合監督執法力量、細化任務,確保預案規定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避免“說一套、做另一套”的現象。
央視截屏 [國內新聞]近日,一位廣東肇慶的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自己讀初一的女兒開學領到北京仁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