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看他搬回一堆堆的材料,我們才知道他要做3D打印機。”黎學英說,對于3D打印機,他們從來只是聽說,“覺得挺高大上的。”
其實,對于兒子這個愛好,因為擔心耽誤學習,黎學英和丈夫一直抱著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初中的時候,他爸爸曾經一度很反對黃利書搞這些發明,因為他幾乎把所有空閑時間都用在了機械愛好上,我們擔心他考不上好高中。”對于父母的擔心,黃利書也理解,“其實,他們已經給了我一個很寬松的環境了。”小學的時候,黃利書把媽媽新買回來的電腦直接給拆了,除此之外,還有遙控車、復讀機等,“只是好奇,這個車為什么能動,這個機器為什么能發聲。”
對于兒子的這些看似“破壞性”的行為,黎學英從來沒有責罵過他,“他自己能裝回去最好,裝不回去,就拿到外面去修。”小學的時候,黃利書曾經一度沉迷于電腦游戲,黎學英也沒有采取絕對的打壓方式,“最多藏藏鍵盤、鼠標。”后來,電腦出問題被送到親戚那里維修了兩個多月,拿回來的時候,黃利書對游戲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
一個月一千元 17歲男孩造了臺3D打印機
黃利書能成為一個機械達人,與父母對他從小到大的“好奇心”的保護關系密切
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報道
鐵路中學17歲的高三學生黃利書從小愛“折騰”,嶄新的電腦、復讀機、遙控車都被他拆裝過,雖然心疼,但父母從來沒有扼殺過他的好奇心。正是這份被保護的好奇心,讓愛好機械的他在高三復習如此緊張的時刻,花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造出了一臺3D打印機。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黃利書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于好奇心的保護不無作用,昨天,我們也采訪了南開小學校長錢小波,談談應該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說不定某一天,他們也會給你一個驚喜。
1.耐心傾聽孩子提出的問題
孩子常常會問:天為什么是藍的?星星為什么會一閃一閃……大人常對孩子的好奇心感到厭煩。但如果我們耐下心來,便會從孩子問這問那、摸這摸那中看出,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是一種學習欲望。所以對待孩子智慧的火花,應起助燃作用,應耐心傾聽孩子提出的問題。
2.適度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成人應該采取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討論。但也不是“有問必答”,因為一旦回答,孩子就不再思考。成人可以提出問題啟發他們作深一層次的思考,自己去探索尋求答案,這樣更利于促進他們思維、想象力和探索能力的發展。
3.正確對待孩子的淘氣行為
孩子好動的個性使他們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規的行為,成人常將其視為“搗蛋”。但俗話說“瘋丫頭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成人應善于發現他們“錯誤”中的創造成分。孩子的淘氣中常常蘊藏著教育契機,成人要抓住這個機會教導孩子。
他是機械達人 一月時間,自學造出3D打印機
3D打印的理念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發展和推廣。但是由于制造成本較高,并未大規模地投入使用。
昨天,在黃利書租住的房間里,重慶晨報記者見到了正在工作的3D打印機。與平日里見到的打印機不同,直徑大約四五毫米的白色塑料線從打印機入口經過高溫擠壓,變成一根根線條,再經過不斷地疊加,慢慢地變成了花瓶的形狀。
“一個物體要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需要精準的結構設計和計算,它的每個零件的連接,它的變形,都需要牢記在心,環環相扣,都需要有數字信息才能實現打印。”所有的原理和制作過程,黃利書都是從網上論壇自學來的。
通過在論壇上的互動,黃利書在今年5月中旬決定開始實施該方案,高二期末考試一結束,他就開始動手制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增加了很多原創性設計。今年6月份開始放暑假,黃利書就開始進行組裝。只花了一個多月,3D打印機做好了。
在打印機旁邊,擺放著幾個已經打印出來的成品:一個手模型、一個藝術花瓶,黃利書說,家里其實還有不少成品,但是朋友們覺得稀奇、好看,拿走了一些。
黃利書說,用3D打印機造出一個實物需要幾個步驟:首先通過計算機3D軟件建模,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轉給3D打印機,打印機通過讀取文件數據,用液體狀、粉狀或片狀的材料將這些數據逐層地打印出來,從而制造出一個實物來。
完成這個打印機,黃利書花了1000多元,大部分是自己從生活費里省下來的。其余一部分,他從媽媽黎學英那里拉了贊助。
黃利書說起他做3D打印機的初衷,“我平時很喜歡做一些新奇的東西,喜歡科技發明與制作。但是很多設備的價格太高,根本買不起,于是我一直想自己制造一臺機器做零件,為自己以后的發明打基礎。”
目前,黃利書還在編寫一個3D的軟件和圖紙,為朋友制作一個大型的3D打印機做準備。對于未來的發明之路,黃利書充滿期待。
央視截屏 [國內新聞]近日,一位廣東肇慶的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自己讀初一的女兒開學領到北京仁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