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生的新校區被曝有占地面積被消減以及建筑質量問題,引發四中師生大面積抗議,在微博上引起熱議。
呼吁書內容摘編:
遵義四中全體教職工關于強烈要求市政府保留老校區的呼吁書,時值全國上下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之際,全校400多名教職工、4000多學生及其家長,懷著十分氣憤的心情,向您反映遵義市政府在遵義四中四中老校搬遷與分校建設問題上嚴重違背黨的群眾路線的錯誤決定。
一、遵義四中歷史及其地位
遵義四中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老城區,始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99年歷史,早在1953年就已是全省首批三家重點中學之一。1955年遷來遵義老城,在現址已59年,是遵義市的重要地標,已成為遵義老城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遵義四中是遵義市唯一一所市直屬優質高中,是遵義市教育的窗口學校,是貴州省一流名校,是遵義教育界面向全國的代言學校。
四中百年來面向全市,以開放式辦學、個性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雄厚強大的師資力量,培養了如著名作家廖公弦、建筑設計專家金峰、瑞典皇家工學院教授幸克昭、旅美天文學家王云、副省長馬文俊等諸多優秀人才,教育成果斐然。近年來,四中考上北大、清華等全國一流大學的學生不勝枚舉;十多年來,各學科教學質量一直穩居全市首位,2013年更是創下了一本上線率77.36% 、二本上線率97.67%的歷史新高。文化教育離不開特定地域環境。在四中老校區,學生可就近去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等眾多革命文化遺跡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四中每年定期舉行的紀念遵義會議環山越野賽跑等諸多活動對塑造學生的人格、個性、情操、胸懷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四中之所以成為四中,是因為有老校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老校區開放式辦學的教育理念,更是因為有老校區極其優越的文化環境。四中一旦失去了老城優越文化環境的滋養,便如失水之魚,失根之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總之,在遵義人民的眼里,四中已經成為老城文化的代表、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是心目中的精神圣地。四中和老城魚水相依、互相促進、不可分割,四中離不開老城,老城也需要四中!
二、市政府在處理四中分校問題上形式主義思想嚴重,出爾反爾,不講誠信,失信于民,喪失公信力,損害政府形象!
1.建“分校”成“整體搬遷”,政府工作報告成戲言,形式主義嚴重
2、“400畝”變“227畝”,壓縮公共教育設施,否定“教育優先”
三、市政府在處理四中老校區問題上獨斷專行,草率決策
1.市政府獨斷專行,不聽民意,打壓愚弄。
2、市政府濫用職權,草率決策,變化無常。
四、遵義四中現狀和保留老校區的必要性
(1)新校區“擁擠不堪”,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2)四中老校區開放式辦學、個性化育人的辦學根基將被斬斷
(3)四中分校成“孤島”,不能滿足全校辦學客觀需求
(4)四中必須保留老校區,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