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議會選舉4日落幕。根據當天晚間公布的開票結果,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執政黨基民盟(CDU)得票率僅19.1%,首次負于以反對默克爾難民政策為主要訴求的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后者以21.4%的得票率躍居該州第二大黨,僅次于社民黨。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從1990年開始一直是默克爾擔任聯邦議院直選議員的選區所在地,被認為是其“政治故鄉”,而基民盟亦長年在此與社民黨聯合執政,故而該州地方選舉被認為對于明年德國大選具有重要的風向標意義,很早前便備受德國各界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基民盟作為德國老牌大黨首次在選舉中負于成立僅3年的選擇黨。德國之聲形容難民政策或將成為默克爾無往不利政治生涯中的“滑鐵盧”。
對本次結果,社民黨和基民盟均心情復雜。社民黨籍候選人、梅-前州現州長澤勒林表示,這是社民黨在該州經歷過“最艱難的一次選戰”。他強調,社民黨在聯合組閣問題上可以考慮與其他任何政黨接觸,但絕不與德國選擇黨對話。該州各黨均持相同立場。
在今年3月進行選舉的三個州,德國選擇黨亦成功坐大。澤勒林直截了當地批評默克爾應當為當前的局面負責,“總理應該行動起來,去挽回民心”。
基民盟籍候選人卡菲耶承認敗選,并坦言現行難民政策與基民盟敗選存在直接關聯:“(選舉)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難民。即便難民安置在梅-前州本身并不成為一個問題。”
德國選擇黨則對這一結果彈冠相慶。該黨梅-前州主席霍爾姆稱,該黨支持率從0到超過20%“書寫了歷史”,“反對黨終于重回州議會了!”
人口僅165萬的梅-前州位于德國東北部,在十六個聯邦州中人口密度最低。作為兩德統一后新加入的聯邦州,該州經濟顯著落后于西部諸州,有時被戲謔地稱作“沒錢州”。盡管該州近年來經濟有所起色,接收新難民人數也有限,但難民議題仍在本次選舉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者諾伊格鮑爾分析,此次選舉表明傳統上吸引保守選民的基民盟已經失去了其基本盤,因此此次選舉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不過,他亦提醒,由于梅-前州有效選民僅100萬人左右,其對來年大選的影響有限。
兩周后的9月18日,柏林將迎來議會選舉。首都是否也會“變天”,各政黨又將如何布局已進入倒計時的大選,人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