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電 據日媒報道,日本東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在15日的英國科學雜志《自然》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已成功解析受精過程中精子與卵子結合所需蛋白質的立體結構。
研究成員之一的東大副教授大戶梅治稱,精卵細胞的蛋白質結構呈現易于結合的形狀,“如能阻止其結合,將有助于開發新的避孕藥”。
據了解,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為一個受精卵。兩者的結合需要精子表面的蛋白質“IZUMO1”和卵子表面的蛋白質“JUNO”。研究已知兩者是精子卵子相互識別所必須的蛋白質,但在此之前尚不清楚其具體結構。
此次,研究團隊成功復制了大量的“IZUMO1”和“JUNO”并將其結晶化處理,分析了具體結構。結果發現,“IZUMO1”外形細長,“JUNO”則呈現內為袋狀的球形結構。
研究發現,受精過程中,“IZUMO1”的中央部分會與“JUNO”袋狀部分的外側結合。據稱,彼此凹凸吻合,如拼圖碎片一般鑲嵌在一起。
研究團隊稱,若能開發出在“IZUMO1”和“JUNO”結合前先行與這些蛋白質結合的其他物質,則有可能運用于研發避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