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夜總會12日凌晨發生的槍擊事件震驚全美,針對警方在與槍手交火后對峙3小時才攻入夜總會的做法,一些警界專家認為,這樣的應對策略過于“拖沓”,可能貽誤事件處置、傷亡控制的最佳時機。
對此,奧蘭多市警察局長約翰·米納13日在記者會上解釋說,槍手奧馬爾·馬丁在襲擊過程中確曾表示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并在劫持人質后試圖和警方談判。警方不得不“重新評估現場局勢”。
據新華社
輿論
奧蘭多警方遭批“反應遲緩”
當地時間12日凌晨2時左右,阿富汗裔美國人奧馬爾·馬丁攜帶一支突擊步槍、一把手槍和“其他裝置”來到奧蘭多市“脈動”夜總會門前。他起初在店外開槍,與一名警察交火。在另外兩名警官趕到現場后,雙方交火持續。而后,馬丁進入夜總會內一個衛生間,劫持多名人質。
一些專家說,馬丁進入夜總會前,現場狀況尚處于“活躍槍手情境”,如果警方此時能夠立即對事件加以處置,哪怕只有一兩名警察,情況都可能不同。
按這些專家的說法,從以往大規模槍擊案汲取的教訓看,即便冒著巨大風險,警方也必須迅速進入事發現場,以遏止槍手威脅、挽救更多生命。
“我們生活的世界已經不同,”專門研究槍擊事件應對策略的前特警隊員克里斯·格羅內克說,“(及時采取)行動(的效果)絕對勝過無所作為。”
美國亞拉巴馬大學犯罪學副教授亞當·蘭克福德對大規模槍擊事件有研究。他說,3個小時的時間長度不同尋常,一般“從執法人員所需的回應時間可以預測(事件的)死傷人數”。
他舉例說,199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中學槍擊案中,警方在與槍手短暫交火后劃出一片警戒區,靜待特警小組到來。不幸的是,45分鐘后,特警突入學校,兩名槍手已經殺害了12名學生和一名老師。
在質疑警方應對遲緩的同時,專門研究槍擊事件應對策略的前特警隊員格羅內克也提醒說,以往大規模槍擊案的教訓表明,盡早逃離現場比就地找地方躲起來更有助于“保命”。
警方稱需先嘗試與槍手談判
至于緣何與槍手對峙3小時才攻入夜總會,奧蘭多警察局長約翰·米納給出的解釋是,一般來說,當事件從“活躍槍手情境”轉入“人質危機”后,執法人員通常會先嘗試與劫持者談判。
米納說,由于馬丁劫持了人質,警方不得不“重新評估現場局勢”。他說,馬丁在夜總會衛生間里撥打了911報警電話,聲稱“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而后,警方談判專家介入,試圖與馬丁對話,“我們確實有一個危機談判人員小組和嫌疑人對話,試圖盡可能多地獲得信息”。
“槍手撥打報警電話時冷靜而鎮定,”米納說,“整個過程中他沒有提多少要求,大部分時間是我們在提問。”
談判中,馬丁提到了“爆炸物和炸彈”,這促使米納最終下達強攻進入夜總會的命令。當地時間凌晨5時左右,警方利用控制爆破和裝甲車推倒夜總會外墻,攻入店內。馬丁隨后在與警方的交火中被擊斃,至少30名人質被救出。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官員威索帕爾說,12日公布的50名死者名單中包括槍手馬丁本人,但槍手不算遇難者,所以槍擊案實際遇難者是49人。
奧蘭多市長戴爾同時在記者會上發布了死者身份確認進展情況。目前,49名死者中的48人身份已經確認。截至當地時間早上8時,半數死者家人已獲通知。
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已將槍擊案定性為恐怖襲擊并已主導相關調查。美國佛羅里達中部地區檢察官本特利13日上午說,目前正在調查有無其他涉案者,整個槍擊案調查仍處于早期階段。
另據此間媒體報道,在馬丁12日凌晨停泊在夜總會停車場的汽車里,發現了第3件槍械和一些阿拉伯語文件。
現年29歲的馬丁在美國出生長大,他的父母是阿富汗移民。馬丁制造的這起槍擊案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槍擊案,也是自“9·11”以來美國死傷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
動機
槍手曾有一個“警察夢”
槍手奧馬爾·馬丁的前妻西托拉·優素菲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馬丁情緒非常不穩,她頻繁遭遇家暴,拳腳相加可謂家常便飯。
奧馬爾·馬丁的父母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馬丁在紐約出生,在佛羅里達州長大,沒有犯罪前科。
優素菲與馬丁通過網絡結識。優素菲在科羅拉多州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初見馬丁時,“他是個正常人,關心家庭,喜歡開玩笑也喜歡找樂子”。
兩人相處融洽,2009年登記結婚。優素菲說,馬丁希望成為一名警察,他有朋友是執法人員。英國《衛報》援引優素菲的話報道,馬丁曾在未成年人管教所工作,為實現“警察夢”積累經驗。
在馬丁的相片中,可以看到他身穿印有紐約警察局(NYPD)字樣的T恤。
不過,馬丁很快發生變化。優素菲說:“我發現他情緒不穩定。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會無緣無故地發瘋,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優素菲說,馬丁會和他的父母吵嘴動手,但她是馬丁日常生活中的唯一親人,自然承受了最多的拳腳。
“他開始虐待我,經常施虐,不讓我和家人聯系,把我變成‘人質’。”優素菲說,父母非常擔心,趕來“解救”了她。
前妻稱槍手并無極端傾向
美聯社報道,文件顯示優素菲與馬丁的婚姻持續了兩年,但優素菲堅稱,她和馬丁的婚姻只持續了4個月。
優素菲說,她所認識的馬丁有宗教信仰,會做禮拜,但并沒有極端傾向。
行兇前,馬丁從夜總會撥打了911緊急電話,宣稱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但美國反恐部門認為,槍擊案可能與“伊斯蘭國”無關,馬丁在電話里的宣誓效忠應該是他第一次這樣表態。對此,優素菲持相同看法。
優素菲說,血案原因是馬丁的精神疾病,無關任何恐怖組織。
不過,“伊斯蘭國”13日再次發表聲明,宣稱對奧蘭多市夜總會槍擊事件負責。“伊斯蘭國”使用的“宣言”電臺在一份公告中說,奧馬爾·馬丁是“伊斯蘭國”在美國的斗士,他發動了襲擊,造成逾百人死傷。
此前一天,支持“伊斯蘭國”的媒體“阿馬克新聞社”在血案發生后隨即通過手機即時通訊軟件發布消息稱,奧蘭多夜總會槍擊案“由一名‘伊斯蘭國’戰士實施”。
“阿馬克新聞社”的消息沒有提供相關證據或具體說明消息來源,引發質疑。
觀察
奧蘭多槍擊案撕裂美國社會
佛羅里達州奧蘭多12日發生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在當下美國特有政治生態中,在距大選不到5個月的時點,槍擊案在政治方面引發“喧嘩與騷動”。循著2016年大選相似的軌跡,這一槍擊案再度分化美國政治,撕裂著美國社會。
“分化點”之一,美國走向“更包容”還是“更設防”?
半年多時間內,美國相繼發生南加州和奧蘭多兩起重大槍擊案,其制造者或多或少與移民相關,且都有“激進傾向”。
但是,假如因此而對特定族群、特定地區來源人群進行防范并推而廣之,美國甚至可能在社區間建立無形的“墻”。民調顯示,宣揚“建墻”、禁止穆斯林入境的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在巴黎恐襲、南加州槍擊案后支持率飆升。這凸顯美國的“外來恐懼”并非空穴來風,且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奧蘭多槍擊案后,特朗普重申這一主張,試圖借槍擊案再次激活部分人心中的“恐懼”。
特殊情況下,言辭激烈會博眼球并成熱門話題,但保守派的“設防”難贏得更廣泛的響應。它不僅可能激化族群矛盾,甚至適得其反。“設防”必將增加社會隔閡、強化部分群體的邊緣化傾向。
如果“邊緣化”加劇,極端組織勢必擴大其發展成員的土壤,獲得更大的社會心理空間,將可能防不勝防。
“分化點”之二,美國需要“強力反恐”還是“常規反恐”?
奧蘭多槍擊案發生后,特朗普說奧巴馬政府反恐不夠強硬。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國常駐聯合國前代表博爾頓撰文說,奧巴馬政府反恐是“怠惰、沒準備的”,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國”武裝“緩慢、隨便地進攻”給了他們時間和機會。
“9·11”之后,美國反恐已經16個年頭了。但奧蘭多槍擊案再次表明,美國仍未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以及現在敘、伊進行的反恐,都插入了干預主權、推翻政權的“附加使命”,結果造成一些國家社會“結構性的崩潰”,成為“伊斯蘭國”崛起和繁衍的契機,導致“結構性的回擊”。
總之,奧蘭多槍擊案繼續分化美國政治,撕裂著美國社會,但“左”“右”爭吵中達成妥協一致,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