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史前巨型病毒叫做“Mollivirus sibericum”(西伯利亞軟體病毒),是自2003年以來發現的第四種史前病毒,專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和冰層消融將復活類似的危險病原體。據悉,Mollivirus sibericum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在俄羅斯科萊馬低地發現的。這是該研究小組發現的第二種史前病毒,2003年他們發現了Minivirus,另外兩種史前病毒分別發現于2013年和2014年。
取得“巨型病毒”的資格,其體長必須大于0.5微米,Mollivirus sibericum的意思是“來自西伯利亞的軟體病毒”,使用光學顯微鏡就可以觀察到它們的存在。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
研究人員稱,關于巨型病毒的故事開始于2003年,迄今為止發現的四種類型史前巨型病毒具有不同結構、尺寸、基因組長度和復制周期,它們起源和進化模式與研究假設理論相沖突。
事實上,受全球氣候轉暖因素影響,兩種不同類型史前病毒很容易從史前永久凍土中復活。這些潛伏巨型病毒的地區富含礦物質,尤其是石油,伴隨著越來越多冰層融化將潛在工業開發潛能。
同時,全球氣候轉暖還使北極和亞北極圈地區升溫,其升溫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溫的兩倍,這意味著永久凍土層正在融化。研究負責人珍-米歇爾-克拉弗里(Jean-Michel Claverie)說:“面對易受攻擊的宿體,許多病毒微粒仍具有傳染性,很可能潛在復活病原體病毒。如果我們不加重視,對這些地區進行工業化時未進行安全性保護,很可能未來會喚醒一些曾被根除的致命病毒。”
克拉弗里和同事計劃復活最新發現的這種史前巨型病毒,將它們與單細胞變形蟲放置在一起,以變形蟲作為宿主體。2014年3月,科學家使用類似的技術將西伯利亞陶罐病毒(Pithovirus sibericum)“復活”。
據了解,Mollivirus sibericum病毒發現于鄰近西伯利亞海東部的沿海凍原地下30米深處永久凍土層,不同于現今的多數病毒,這些史前巨型病毒不僅體型大,而且具有復雜的遺傳性。
科學家計劃復活三萬年前神秘史前巨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