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伊利諾伊河的鯉魚。(資料圖片)
新聞背景
[國際新聞]從22日開始,有一條新聞讓大家格外歡樂。美國“亞洲鯉魚”專家組一行,分赴中國多地,與中國多個部門和組織的專家就如何解決美國的入侵物種“亞洲鯉魚”問題進行調研考察。
美國專家們不僅參觀了上海水產市場和武漢的水產加工廠,還親自品嘗了紅燒鯉魚和鱅魚頭泡餅等美食,看到了中國亞洲鯉魚消費市場的需求。
缺“第一個吃鯉魚的人”
劉漢振:有一個觀點需要澄清一下,這里所說的亞洲鯉魚不僅僅指平常所見的鯉魚,這是一個統稱,還包括我們所見的鳙魚、鰱魚、草魚、青魚這4種魚。這些魚都特別能生長,抗病毒能力也很強,以至于稱霸美國淡水河。我覺得,這種魚數量多也是當地人不喜歡吃的一個重要因素。
李明波:但也不能說因為數量多人們才不愿意吃,養牛場里的牛也很多,但人們還是愿意吃牛肉。亞洲鯉魚之所以在美國如此泛濫,一個根本原因在于美國人不愿意吃。我覺得這是一個飲食文化的問題。
趙海建:其實,美國人也很愛吃魚,只是不愛吃亞洲鯉魚。在歐美,鱒魚就很受歡迎。和亞洲鯉魚一樣,鱒魚也是一種淡水魚。美國之所以對亞洲鯉魚這么緊張,主要是怕破壞生態威脅鱒魚的生存。
李明波:對,美國人吃的是魚排,以煎、炸為主,做法和肉排是一回事。這就需要沒什么刺的魚。
趙海建:從這個方面來說,由于小刺很多,亞洲鯉魚顯然不太適合用來做魚排。就烹飪方法來說,亞洲鯉魚更適合用來水煮或者紅燒,這樣才容易將小刺弄出來??上В绹怂坪醪涣晳T吃水煮或者紅燒的魚。
劉漢振:其實,當地人還是愿意吃歐洲鯉魚的。之所以不愿意吃亞洲鯉魚,一個原因可能是認為這種魚吃的都是水里的污物,不干凈。
趙海建:有這種可能,亞洲鯉魚也被稱為水中清道夫,美國人當初引進就是為了解決水草成災的問題。
李明波:而且,亞洲鯉魚是一種低等級的魚類,價格又相對便宜,有些人就不愿意吃。另外,這種魚吃污物,一些人出于宗教原因也不愿意吃。
趙海建:也有心理和習慣的原因,畢竟,美國人此前甚至沒見過亞洲鯉魚,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又沒有出現。
應設法勾起美國人食欲
趙海建:但我覺得,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變。就像中餐一樣,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都愛上中餐了。這就是一個推廣的問題,讓一些手藝好的廚師做出各種花樣的亞洲鯉魚,在就餐時免費搭配一道這樣的菜,勾起他們的食欲,說不定很快就受歡迎了。
李明波:在世界各地的飲食當中,只有中國人能將魚做得最好,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特征。
劉漢振:有人就吐槽,說法國的地中海式的海鮮完全就不烹飪,直接生吃,或者直接烤著吃。
李明波:對,地中海國家的漁業資源很豐富,但對魚的處理上很糟糕。
趙海建:黑海周邊的國家也是,在俄羅斯很高大上的魚子醬中國人就吃不習慣。
李明波:但推廣中餐魚的難度可能比較大,美國人飲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快捷。在餐飲制作上,講究一個程序化,無刺的魚加工起來方便。亞洲鯉魚價格便宜,刺又多,加工的時候人工成本就上來了。
趙海建:這是一個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出路就是將這種魚加工成魚丸,如果解決加工技術問題,魚刺的問題就不用擔心了。
劉漢振:其實,也可從其他角度考慮。有一些美國人將這些亞洲鯉魚加工成魚飼料,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
李明波:對,鱒魚好像吃這種飼料。
當地華人面臨良好商機
趙海建:如今移居美國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有不少中國人聚居地。為什么不將這些魚賣到那里去呢?
李明波:我覺得,因為魚在當地飲食文化中占的地位較低,相關產業鏈比較薄弱。
趙海建:這就給當地華人提供了一個商機,可以將這個產業搞起來嘛!還可以解決鯉魚成災的問題。我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對此進行一些扶持,美國原本打算投入150億美元修建大壩攔截亞洲鯉魚,他們完全可以拿出一小部分錢來扶持這一產業。
劉漢振:但在美國本土,這一產業應該無法消化這么多的魚。畢竟,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都已經被這種魚占領了,美國現在考慮的是如何阻止其進入大湖區。
讓中國吃貨有用武之地
趙海建:除亞洲鯉魚外,入侵西方的亞洲物種還有來自中國的螃蟹,這些在中國餐桌上大受歡迎的家伙在德國和俄羅斯竟然成災了。去年就曾有網購德國進口的大閘蟹的話題,但這一商業行為后來似乎沒有成功。
李明波:實際上,螃蟹和亞洲鯉魚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吃起來太麻煩,只有中餐里面適合做。但對西餐里面來說,吃螃蟹確實比較麻煩。
劉漢振:我覺得螃蟹如果能夠進入中國,對中國人來說倒是蠻不錯的,因為中國人愛吃。但亞洲鯉魚又是另外一種情況,因為這幾種魚已經占淡水魚產量的80%以上,本地已經有充足的貨源,還需要進口嗎?
李明波:對,價格太便宜,運輸的成本又很高,不是很劃算。
趙海建:而中國人喜歡吃新鮮的魚。但是,無論是這次亞洲鯉魚的問題還是上次德國螃蟹的事情,人們都會想到中國來找解決方法。中國愛吃這些東西,而當地數量又極多,現在就是缺少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蛟S,可做成紅燒鯉魚罐頭和鱅魚頭泡餅運到中國來,這樣,中國吃貨就有用武之地了。
美國伊利諾伊河的鯉魚。(資料圖片) 新聞背景 [國際新聞]從22日開始,有一條新聞讓大家格外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