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兒子不如好兒媳。家住賀進北街的李書琴老人對這句話體會最深,她41歲偏癱,臥病在床20余年,自從兒媳賀海平18年前嫁過來后,就擔起了照顧她的重任。賀海平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婆婆,無怨無悔,十里八村的人都夸她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兒媳。前不久,賀進鎮舉辦的首屆孝老愛親“十佳好兒媳”評選表彰會,賀海平被評為“十佳好兒媳”。
2001年,賀海平經人介紹嫁到了賀進北街。與別的家庭有些不同的是,嫁過來后,她就要伺候癱瘓婆婆。“我心甘情愿伺候婆婆,在我心里,丈夫的媽媽就是我的媽媽,我既然進了這個家門就有照顧老人的義務,這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事情。”賀海平認準了這個理兒。
就這樣,從結婚第二天開始,賀海平就給婆婆做飯、喂飯,幫婆婆剪指甲、端尿盆。不僅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為了不讓婆婆感覺無聊,她還常常用輪椅推著婆婆到大街上,與鄰家背舍聊天解悶。婆婆逢人便說:“有個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兒媳,我家海平對我可好了。”聽婆婆這樣對別人說,賀海平有些不好意思,因為她覺得這就是應該做的。
照顧生病的老人,是一件十分累人的事兒。賀海平身形較瘦,婆婆身形較胖,攙扶老人大小便,賀海平每次都會出一身汗。有時候,老人難免會摔倒,她一個人攙扶不動,就叫人一起幫忙。“也不能總讓別人幫忙,有時候我只能自己想辦法。”賀海平說。老人上完廁所后自己起不來,只能靠賀海平往起拉。她一下子拉不起來,就想了個辦法,拉一節后,用腳踢個凳子給婆婆坐下,歇一會兒、喘口氣后,繼續往起拉。2016年,賀海平一家從老宅搬到了新家,為了方便婆婆上廁所,家里專門按上了坐便器。
病情嚴重的時候,老人也曾把大小便拉到過褲子里。賀海平二話不說,趕緊為婆婆擦洗干凈,并幫她換上一身干凈衣服。
婆婆癱瘓的20余年里,每隔兩三年就要住一次院,陪床的活兒還是賀海平。2010年秋天,婆婆睡到半夜突然抽風,賀海平叫人開車拉上婆婆就直奔市醫院,到醫院一檢查,說是二次腦梗,必須住院。“公公和丈夫都在外打工,我不想讓他們擔心,就一個人在醫院陪床。”賀海平說。婆婆輸液,她就坐在婆婆身旁幫著看針,白天還好,同室的病友可以互相幫襯著,可到了晚上,寂靜的夜越發會讓人覺得困,為了保持清醒,她把手機調成每隔10來分鐘震一次。就這樣在醫院住了整整一個月。臨出院時,婆婆拉著賀海平的手說:“海平,你瘦了,我拖累你了。”“瘦點好,正好不用減肥了!”賀海平調皮地說。
在賀海平的精心伺候下,近兩年,婆婆的病情有所好轉。雖然還是行動不太方便,但她能自己拄著拐杖上廁所,就連吃飯也不用一口一口喂了,兒媳端到跟前,她自己用勺子吃。最重要的是,她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非常好,面色紅潤,胃口好。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一天,賀海平正在給婆婆洗頭,當時才6歲的兒子認真地看著她們,對媽媽說:“媽媽,等你老了,我也給你洗頭。”聽到這話,她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如今的賀海平很知足。一雙兒女十分懂事,品學兼優。女兒在一中讀書,成績優異,兒子正在讀小學。兒女回到家,幫助母親照顧奶奶,也從不嫌臟嫌累,賀海平感覺很幸福。
(新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