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領導干部常態化帶班夜查 出臺精準防治措施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海波 記者劉劍英)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8個攻堅組對重點工作專項整治;市級領導每周常態化帶班夜查,層層傳導環保壓力;出臺精準防治措施,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面對今年空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不降反升的嚴峻形勢,日前,武安市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心直面問題、背水一戰,一微克一微克“摳”出藍天。
聯席會議較真碰硬
8月1日,武安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正式運行。聯席會議下設8個重點工作專項整治攻堅組及綜合協調組、督導檢查組、干部考核組、問責追責組、依法打擊組、宣傳報道組。
“各攻堅組組長匯報前一日市級聯席會議交辦任務落實情況,本部門自查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8月7日晚,武安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第一召集人李之杰開門見山。
“交運局G309國道南側,與永峰路連接匝道路面積存大量泥土。”“武安鎮店子村,大量水泥板露天存放,環境臟亂差,運輸車輛帶泥上路。”……
“我們馬上拿出整改方案。”“我們兩天內整改到位。”……涉及部門、鄉鎮、工業園區負責人逐一匯報工作開展及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市大督查辦、大氣辦對照問題臺賬逐個比對、銷號。
每天19時30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調度梳理各專項攻堅組、相關部門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市級督查組發現問題交辦整改情況以及需提交市級層面協調解決的重大問題。
為確保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成效,在網格化監管責任體系、問題交辦整改、從嚴追責問責等方面,都出臺了細化舉措。“堅決摒棄心存僥幸、蒙混過關的幻想,杜絕松勁懈怠、敷衍塞責,直面問題攻堅,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武安市市長強延峰說。
環保夜查直奔現場
進企業,奔車間,爬上高梯查看環保設備運行情況;站在貨車呼嘯而過的路口,檢測重型柴油車尾氣是否達標;查看工地苫蓋等防塵措施是否到位……針對每天21時至次日凌晨6時大氣污染數據比白天高20%到30%的情況,武安市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常態夜查行動。
7月30日22時,武安市委書記魏雪生今年第49次踏上夜查之路,在工業園區、第二污水處理站、東二環北卡口等地突擊檢查,直到凌晨才返程。
市域1806平方公里,分布著14家鋼鐵企業、6家焦化企業、4家電力企業、2家水泥企業,主城區被“5鐵2電1焦”環繞,沉重的產業結構使武安大氣污染防治愈發艱巨。
“夜查行動就是通過領導帶頭傳遞環保壓力,推動部門嚴格執法、嚴格管理,治理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營造全天候、全行業、全地域嚴格管理的濃厚氛圍。”魏雪生說。
對夜查次數和時間,武安市做出嚴格要求:每名市級領導每周對分管范圍企業至少夜查1次,承擔大氣污染治理任務的6名市級領導每周夜查兩次,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和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每周不少于兩次。生態環境分局各中隊和鄉鎮環保所保持常態化夜查,時間為當日22時至次日凌晨6時。“夜查行動嚴格保密,不打招呼,直奔現場,有發現、有交辦、有整改,每周通過媒體對外公布夜查結果,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產生震懾作用。”武安市委常委、秘書長高守剛說。
精準施策常態監管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武安市探索建立了差別水電價、燒結機預警停電、分表計電、在線數據動態監管等制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越來越精準。
武安在全省率先實行鋼鐵、焦化生產和治污設施“分表計電”,監控數據實時接入市空氣質量保障智能指揮中心,對542套各類治污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精準管理。企業治污設備是否正常運行,通過用電量就一目了然。
武安市財政拿出600萬元,聘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制定“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方案。方案要求投資120億元實施的540項鋼鐵、焦化環保設施提升改造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部治理項目完成后,預計年可減少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約7萬噸。”武安市生態環境分局大氣科科長劉炳釗介紹。
延伸監管觸角,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武安市22個鄉鎮和工業園區成立環保所,“人員、裝備、車輛、資金”四到位,同時配備鄉村環境監管網格員近千人,使大氣環境監管實現無盲角、常態化。
針對道路和工地揚塵問題,武安通過“人工+機械”對城區主次干道、國省干線24小時實施“掃、吸、沖、洗、保”組合作業法;在城區道路兩側劃定網格179處,每半月組織集中行動,每月開展“以克論凈”考核,并出臺了“停工整改+經濟處罰+行政拘留+問責追責+媒體曝光+扣減經費”六位一體工地管控措施。
武安還實行大氣污染違法違規行為有獎舉報,對工業企業擅自拆除、停運、閑置污染防治設施,非法排污、超標排污、惡意排污及施工場地未按要求采取圍擋、覆蓋、噴淋等防塵抑塵措施,舉報內容經核實后給予舉報人現金獎勵,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