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韓毅通訊員王俊平孟慶科)日前,邯鄲市臨漳縣完成對鄴城遺址近300畝鄴南城宮殿核心區圈圍保護工作,為鄴南城宮殿區遺址架起一張“保護網”。
為切實加強對鄴城遺址的保護工作,今年以來,臨漳結合鄴城考古隊,對鄴城遺址鄴南城漳河內292.80畝宮殿核心區進行了圈圍,采取圍網形式進行有效保護。
鄴城遺址位于臨漳縣城西南約20公里處,先后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鄴城有鄴南城與鄴北城之分,鄴南城始建于東魏時期,經考古勘探,位于臨漳縣鄴鎮一帶。經考古專家普探,在鄴城遺址鄴南城中央偏北發現了宮城,四面有宮墻遺跡。宮城約一半在漳河南堤以北的河灘內,遺跡上大部分堆積著3-5米的流沙層。
目前,鄴南城核心區的圍網工作已經完工,鄴城考古隊已進駐該區域進行保護性考古發掘工作。該縣文物旅游局局長賈海仲介紹:“通過圍網保護這一強有力的保護措施,使鄴城遺址核心區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當地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確保文物安全零事故。”
鄴城考古專家介紹,鄴南城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龜形城,相關史料記載了它的來歷與興衰。公元534年,高歡擁立東魏孝靜帝元善見遷都鄴城,從洛陽移來40萬戶,因安置困難,緊靠鄴北城營建鄴南城,工程動工時,掘出了一只預示吉祥的大神龜,故統治者將城垣的平面布局由方形改為龜形。公元580年,楊堅打敗在鄴城起兵反抗自己的尉遲迥,為絕后患,放火焚燒了鄴城,使這座六朝古都毀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