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邯鄲峰峰礦區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游客接待室被改造成臨時工坊,工匠們正在對手中的瓷坯進行塑形制作
8月8日,邯鄲峰峰礦區磁州窯富田遺址博物館,館長陳志剛正在一處受損磁窯遺址前檢查防雨設施,以免古磁窯再次受損
“千年窯火不斷的磁州窯遺址在暴雨中受損嚴重!”8月8日,記者來到峰峰礦區得知這一消息,立即趕往位于彭城鎮的兩個遺址博物館。 “我在這個院里待了20多年,頭一次遇到這么大損失,看著這么好的‘饅頭窯’受損真讓人心疼呀!”在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72歲的館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立忠說,受“7·19”特大暴雨影響,遺址受到不同程度損壞。記者隨劉立忠來到一座清代、民國窯址旁,看到窯爐的一側籠盔墻體倒塌,窯內地面仍可見積水痕跡,部分存放的瓷器里還存有雨水。院落一側,是五條窯洞式古作坊遺址,也全部漏水。“為便于傳承陶瓷制作工藝,也讓游人能夠直觀了解制作過程,我們一直在這里制作、存儲陶瓷作品。”劉立忠說,發現窯頂漏雨嚴重,他冒雨將200多件小型瓷坯轉移,但仍有200余件瓷坯被毀,還有100余件瓷器成品被摔壞。面對損壞的瓷坯和成品,劉立忠的眼神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經歷千年紛亂仍生生不息的磁州窯,再一次遭遇大自然的挑戰。“窯毀了,千年窯火不能斷。”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劉立忠語氣堅定。在古作坊遺址的旁邊,一間游客接待室已被改造成臨時工坊,幾名工匠正在對手中的瓷坯進行塑形制作。“工坊現在還不能正常使用,每天還在清理、曬坯。雨后第四天,我們就搬了過來,有十幾人一直在這里堅持創作。”劉立忠相信,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磁州窯的傳奇一定能夠續寫。作為磁州窯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最完善的遺址,富田遺址博物館損失更為嚴重。記者看到,10處窯址里5座窯爐出現窯體開裂、傾斜、脫落及煙囪倒塌等情況。與鹽店遺址博物館一樣,這里的瓷器制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一件又一件的磁州窯藝術精品不斷問世。在名為“秋賞”的窯洞式古作坊里,已從業30余年的磁州窯印坯傳承人謝軍才,正在制作一個微型蓮蓬瓷坯。一院之隔的“清心堂”工坊,69歲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任雙合正用毛筆在瓷盤上繪制《24孝圖》。“前段下雨,我跟著收拾了一下,就趕緊繼續創作。”簡單聊了幾句,任雙合又心無旁騖地沉浸在畫作之中。 “雖然受到暴雨影響,但我們的瓷器制作一天也沒有停,為迎接中國·磁州窯文化藝術節建設的新展室一天也沒停工。”富田遺址博物館館長陳志剛說,這里作為展示磁州窯文化的窗口,接待活動也一直沒有停,弘揚、傳承磁州窯文化的努力一刻也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