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app-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
您好 ,歡迎您來到邯鄲之窗! 
?資訊 視頻 文化 科技 體育 娛樂 旅游 原創 財經 美食 分類 人才招聘 汽車 財經 建材家居 房產 返回首頁

邯鄲肥鄉區北營村里有個農民自建的文化大院

來源:邯鄲晚報編輯:保存2017-11-20 09:20:06
分享:

  上有天橋、下有地道、中間有民俗博物館……在肥鄉區北營村根祖文化廣場北面,一處農民自建的文化大院每天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

  這個文化大院的主人叫王福臣,今年54歲,是北營村的一位普通農民,平時雖以種地為生,卻熱心公益事業,面對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一所文化大院成了縈繞在王福臣心頭的一個夢想。

  “現在孩子生活好了,用的都是現代化的東西,根本不認識以前家里干活用的犁、斗、耙、簸箕、風箱、獨輪木車等生產生活器具了。所以,我覺得建農村文化大院,首先得從建民俗博物館開始。”確定了目標,王福臣著手搜集民間民俗器具。幾年來,他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跑遍了肥鄉、曲周及周邊其他縣、鄉、村,收集了大量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用品和民俗器具。同時,他還去各地民俗館取經、交流。2010年1月份,在他的努力和社會各界幫助下,一個集古書、瓷枕、煤油燈、小石磨、古錢幣等為一體的“私立民俗博物館”終于建成了。

  王福臣告訴筆者,民間的一磚一瓦、一鍋一碗、一盆一罐的變化,都折射著一個時代、一個時期的變遷,都是人類繁衍的基石和見證。民俗不俗,它是生命延續的根,是現代文明的脈。

  由于到“民俗博物館”參觀學習的村民越來越多,人一多,就有愿意唱的,愿意跳的。王福臣覺得非常高興,咱農民生活好了,湊在一起樂和樂和,多好呀。

  于是從2012年起,王福臣決定將自家的老房子進行重新整修,先后建起了專門的民俗展覽室、文化活動室,又將后院進行了擴建平整,硬化了地面,購置了威風鑼鼓、水鼓、跑竹馬等伴奏家什和服裝道具,每天一到傍晚,小院子里咚咚嗆、咚咚嗆地響起來,伴著鑼鼓的節奏,扭動著歡快的舞步,附近農民自發到王福臣的院子里跳健身舞、扭秧歌。

  2015年2月,他把20多個有共同愛好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北營村農民演出隊,自編自演了威風鑼鼓、水鼓、坐扁擔、上刀山、跑竹馬、拉花車、豁桿等十五六個民俗表演項目,利用農閑季節,走村串鄉為群眾進行表演。“去年演出30場次,今年計劃演出50場次,目前已經完成40場次演出了。”王福臣樂呵呵地說。

  多年來,王福臣為文化大院傾注了心血。為了讓活動的農民都有興趣,2015年8月,他按照村里老人的指點,對院子里的抗日地道遺存進行了挖掘整理,建成1000多米的“地下長城”。2017年8月,他多方籌資5萬余元,在院子東面修建了高5米、長17米的高空玻璃天橋。并以玻璃天橋為連接,在南北屋頂搭建起彩鋼簡易房,養殖了孔雀、鴿子、荷蘭鼠等觀賞動物,形成“上有天橋、下有地道、中間有民俗博物館”的獨特景觀。

  如今,王福臣的文化大院每年舉辦杏花詩會、民間年會、重陽敬老等各種民間文化活動,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參加和四方游客參觀,不但是大家公認的民俗文化基地,還注重繼承和保護非遺文化,成功將威風鑼鼓、坐扁擔、上刀山、豁桿等列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王福臣說:“我喜歡跟大家在一起,咱農民就應該這么樂和。一邊傳播文化,一邊健身娛樂,這是我辦文化大院的初衷,我快60了,身子骨還硬朗,文化大院會一直辦下去。”

關閉
關閉
資訊 視頻 文化 科技 體育 娛樂 旅游 原創 財經 美食 分類 人才招聘 汽車 建材家居 房產 返回首頁 視頻

地址:邯鄲市水院北路甲23號 客服熱線:400-707-4888 經營許可證:030030號
邯鄲之窗  www.bm-sj.com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在線交流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證:冀B2-20080045 冀ICP備12015509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