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歷史悠久,有2200多年建縣史,素有“河朔重鎮”“北門鎖鑰”之稱。大名府是宋朝的陪都,曾名揚天下,其城池建制規模宏大。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漳河、衛河同時發大水,水位漫溢城墻,淤泥一丈多深,此城遂成為廢墟。
2009年,大名縣決定開發修復保護大名古城,同時啟動“大名府”古城修復工程。重點對明代遺留下來的古城堡、古教堂、古槐、仿古街進行修繕、擴建整治;計劃按照原有建筑格局,逐步恢復明城景區內護城河、文廟、府衙、書院、縣衙、城隍廟等景點。
2016年4月,大名縣啟動實施了明城墻周邊公共空間騰退工程,短短兩個月時間,順利完成兩邊居民、商戶騰退工作,騰退面積20.43萬平方米。目前開工建設的明城墻外護城河景觀項目,占地面積48.1公頃,其中水系面積16.7公頃,河道寬度在20米-50米之間,自然駁岸長度7532米,木棧道面積2897平方米,水系兩岸連接石質拱橋6座,綠化面積20.4萬平方米等。同時,重點打造“四區十景”,四區即西城門外明城文化展示區、北城門外督府文化展示區、南城門外民族文化展示區、東城門外濱水康體活動區;十景即譙樓幕鼓、蓮池綿雨、眾樂襲芳、凌角煙霞、白水清風、花岸滔滔、晚香披露、文峰夕暉、甘泉仙梵、穆堤曉月。
10日,家住大名縣城的趙女士高興地說:“譙樓幕鼓、蓮池綿雨、眾樂襲芳,這些看似詩詞的成語將變成身邊的景觀,這真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據悉,大名府明城墻外護城河景觀項目建成后,不但能極大改善明城墻周邊生態環境,也可為群眾提供一個充足的休閑娛樂空間,為大名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奠定基礎。